“邦畿千里,维民所止。”千年以来,中华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广袤边疆,国境连绵数万里,守土固边的是生长在这片锦绣河山上的各族儿女。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云南的“东大门”和“出海口”,也是云南创建时间最早、斗争范围最广、坚持时间最长、政权最完善、参与少数民族最多、作出牺牲最大、发挥核心作用最好的红色革命根据地,是全国一类革命老区。全县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壮、汉、瑶、苗、彝、仡佬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75.5%,国境线75公里。
新时代,富宁各族人民扎根边疆、心向中央,突出“共促民族团结进步、同护边疆繁荣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通过实施兴边富民等工程,边境线上的各族儿女手挽手、肩并肩、心连心,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加快了沿边地区发展,奋力书写人民安居乐业、边疆繁荣发展的新答卷。
强基固边建家乡守边疆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是文山州石漠化地区、边疆地区路难行、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的真实写照。“要想富,先修路。”既是老百姓的心声,也道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年12月28日,云桂高铁建成开通运营,文山迈入高铁时代。甘齐高是云桂线富宁高铁站站长,他告诉记者:“在富宁没有通高铁之前,富宁的老百姓到昆明需要六个小时,如今到昆明只需要两个小时左右,出行时间和出行成本大大降低。云桂高铁的开通运营,还结束了富宁‘路无寸铁’的历史。”
田蓬镇山脚村坐落在中越边境号界碑旁,紧邻田蓬公路口岸。随着田蓬公路口岸升级为国家一类口岸,目前口岸正在加紧建设施工,未来口岸建成,边境贸易将进一步繁荣山脚村,在原有的边民互市基础上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抵边村寨将变成对外贸易的前沿。
通高铁、建口岸,只是富宁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成果和项目,富宁县的两轮“沿边三年行动计划”紧紧围绕“五通”“八有”“三达到”的目标要求,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面上推动与逐村实施同时推进的办法,针对实际,通过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全面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等一系列工程,彻底改善了沿边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使得越来越多的边疆村寨和各族群众走上了“发展路”“致富路”“小康路”,也坚定了他们建设幸福家乡、守土固边的信心和决心。
富民安边惠民生聚民心
田蓬镇田蓬村委会沙仁寨村小组是一个苗族村寨,距中越边境仅3公里。“87个人78条腿”的故事让这个小村寨广为人知。据70多岁的王咪义老人回忆:年11月,他在地里劳作时不慎触雷炸伤了脚掌,经医治后,脚掌算是基本恢复了。但两年后,他再次触雷,失去了右小腿。这使得本就艰难的日子更加难熬。王正华是王咪义的小儿子,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他年幼时“天天就想着能吃顿大米饭”,肚子饿的感觉让他至今刻骨铭心。
“好了,现在日子好了!政府把我们从老寨子搬出来,盖了水泥房给我们住。”王咪义清楚地记得过上好日子是从政府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后开始的。年“兴边富民”工程在该村启动实施,总投资万元。修建住房、厩舍、公厕、沼气,铺设村内水泥道路,实施人畜饮水工程和广播电视小片网建设,村内道路绿化,通过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沙仁寨村从此彻底告别了世代居住的茅草屋,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变。
但地处石漠化地区,沙仁寨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亩,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仍需改善。新一轮“兴边富民”工程实施,沙仁寨也被列入其中。从年开始平整耕地,到年共平整出耕地近亩,年又修通了3公里长的生产道路,建起了9个饮用和灌溉水窖,硬化入户道路也通到了各家各户,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现在,王正华养殖生猪、烤酒、跑运输,一年收入能有“好几万”,成了村里的致富能人。王咪义老人和大儿子一家生活在政府修建的安居房里,还享受着农村低保和因战伤残补助。
如今,越来越多的便民、惠民、富民的政策项目落实落地到边疆基层,惠及到各族群众。支持边境地区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发展参与感和获得感,使边境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民生安边惠民生、聚民心,各族群众一致称赞兴边富民工程是党和国家的“民心工程”“国门工程”“德政工程”。
产业兴边兴产业富边民
年12月31日,云南神火铝业有限公司90万吨绿色水电铝材一体化项目一期正式投产,该项目是云南省打造“绿色能源牌”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位于富宁绿色水电铝材一体化产业示范园区龙迈电解铝加工片区,总投资约65.2亿元。项目落户富宁以来,从开工到投产仅用一年多时间,实现了项目高质量、高标准、高速度建成投产,是文山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又一历史性时刻,创造了云南工业项目建设的“神火速度”。
据了解,云南神火铝业有限公司的生产项目全部达产后,一年可实现工业产值亿元左右,税收10亿元以上。引进神火铝业有限公司,能把富宁当地优厚的自然、能源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进而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带动就业,有利于推动富宁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木杠村小组,隶属地处中越边境的木杠村委会,位于木央镇西南方向,与越南边境直线距离不到5公里,有木央镇3个边境行政村57个边境自然村中唯一的边境集市,是边疆党建长廊建设的重要节点,也是边民沟通交流促进边疆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和桥梁。今年,木杠村被列为我省边境小康示范村试点村进行建设,实施“富宁县木央镇木杠边贸助推型小康示范村建设项目”。
在项目施工现场,记者看到木杠边贸市场已经初具规模,通往市场的公路宽敞,街道上党旗、国旗高悬。全国人大代表、木杠村党总支书记农宁安告诉记者:“木杠村边贸市场有两百多个摊位,目前市场还没有完全建好,就开始赶街了,六天一街,赶街的时候市场里面容纳不下,摊位还摆到了公路边。”据农宁安介绍,早在3年,木杠村就已经形成了边贸市场。近年来边境贸易发展速度快,木杠村原有的边贸市场已经不能满足边民们发展边境贸易的需求,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项目中有建设新边贸市场这一项目,其他项目还在陆续实施中。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发展产业是致富的关键。产业兴旺,人民群众的收入才能稳定增长。富宁的边境线上产业兴旺,各种产业带动了边疆各族人民持续增收,守边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创业,沿边群众的增收致富渠道不断拓宽,增强了沿边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使命感。
下一步,富宁县将继续深入实施好兴边富民工程,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边境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富宁县的各族人民将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交出一份让各族人民满意的新答卷。(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李航)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