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上午,昆明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市长王喜良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年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亿元,增长8.4%。
报告指出,年全市出台稳增长20条政策措施,强化经济运行分析,及时研究解决实体经济运行和项目投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达.7亿元,增长29.1%,企业整体盈利水平不断提升。完成税收.1亿元、增长16.1%,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1%,财政收入质量居全省第一。
启动实施质量提升行动,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2家企业获省政府质量奖,宝能汽车制造、紫光芯云产业园等个项目落地,中关村电子城(昆明)科技产业园一期、智能装备产业园等38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北汽新能源汽车首车下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增速居全国省会城市第1位。
全市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整治成效明显,民族村、石林、轿子雪山等36个景区率先上线“一部手机游云南”,七彩云南欢乐世界等项目建成运营,全市接待游客1.6亿人次、增长20.3%,旅游业总收入突破亿元、增长35.5%。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工程深入实施,建成云纺文创园、滇创季官产业园等6个文创园区,文创产业增加值增长15%。
总部(楼宇)、会展、体育健身等产业蓬勃发展,会展业实现总体经济收入.7亿元,连续三年荣获“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称号。新增21户总部企业,盘龙区荣获“中国楼宇经济最具投资价值城区”称号。
大健康产业加快集聚发展,国家植物博物馆选址落户茨坝片区,国药集团、康美药业、阿里健康、博奥生物等一批大健康知名企业入驻昆明,成功举办大健康国际论坛,72个万元以上大健康项目中健康产业总投资.7亿元。华为、睿思特等项目落户呈贡信息产业园,云硅智谷落地高新区,信息产业产值增长26.7%。
全市高质量打好“绿色食品牌”,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业增加值增长6.3%。新认证国家“三品一标”企业37家、产品个,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4家,在全省首届“绿色食品牌”表彰中,昆明22家企业及产品获奖,占全省三分之一。
产业招商取得新成效,昆明华为软件开发云上线运营,闻泰智能终端、网龙VR西南总部基地等工业和信息化项目签约落地,与招商局集团、京东集团等签订合作协议,引进思爱普等7家世界强企业。引进市外内资.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8.5亿美元。
全市创新驱动能力增强,国家级、省级众创空间分别达到25家、77家,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3家,新认定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科技创新团队10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7家,新增院士工作站5个。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2.3%,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较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
滇中新区发展提速,路网等市政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构建了“”产业体系,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0.6%,“三年见成效”目标基本实现。官渡区、五华区被评为“年中国百强区”,五华科技园、安宁工业园成为首批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元的省级工业园区,七甸产业园创建成为国家级绿色园区。
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以内,滇池水质和主城空气质量达近年最好
年,全市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扎实推进,加强预测预警预防,提高对各类风险发现、化解、管控能力,突出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政府债务风险、国有企业风险等工作,牢牢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全市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七个一批”和农村危房改造、饮水安全保障等9项措施进一步落实,筹措72.4亿元财政资金投入脱贫攻坚。推广“菜单式”产业扶贫模式,产业发展覆盖率达%,户均增收元以上。三个贫困县区全部消除农村危房,易地扶贫搬迁入住率达%。全市10.6万贫困人口标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5.6%下降至1%以内。
东川区、禄劝县贫困退出已申请省级评估并向社会公示,寻甸县顺利摘帽,获得国家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全市污染防治成效明显,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及时到位,河(湖)长制得到深化落实,完成22条黑臭水体专项整治,滇池全湖水质达到Ⅳ类,为年建立滇池水质数据监测库30年来最好水平。“森林昆明”建设加快推进,滇池流域及西山等重点区域“五采区”生态修复治理稳步推进,完成营造林56万亩。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和建筑工地扬尘等大气污染防治日益得到重视,主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9%,为年执行国家空气质量新标准以来最好水平。
城乡面貌不断改善,实施海绵城市建设26.2平方公里
年,全市积极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城乡面貌不断改善。开展了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初步形成国土空间规划成果。完成环滇池空间形态与城市天际线等专项规划编制,出台实施城市空间管控和特色风貌塑造指导意见。云南昆明规划馆建设布展全面完成。嵩明、宜良撤县设市工作稳步推进。
全市拆除违法违规建筑万平方米,实施主城区“三旧”改造连片开发23个片区,完成拆迁改造万平方米。支持3个贫困县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争取国家结余指标流转亩。
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宜石、武倘寻等13条高速公路加快建设,昆石高速马郎立交、绕城高速宜良至澄江段、功东高速建成通车。5个在建地铁项目加快建设,4号线23座站点封顶,地铁运营能力不断提升,日均客流量达55万乘次。开工新建城市道路76条,实施道路整治42条,南二环改造提升工程提前通车,人民路提升工程完工,金马坊节点改造工程和三市街、白云路公共人防工程开工建设。建成地下综合管廊4.5公里,实施海绵城市建设26.2平方公里。建成3座换电站、45座充电站、个充电桩。实施城市防洪工程18件,城市淹积水问题有效缓解。
重点片区加快建设,草海、巫家坝、东白沙河、普吉片区、呈贡新区等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取得新成效,春之眼、恒隆广场等城市地标性建筑建设提速。翠湖周边提升改造一期工程完工,洗马河和“柳营洗马”景观重现。南强街、文明街等历史文化街区整治提升完成。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创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出台实施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国家卫生城市通过国家复审,国家园林城市通过省级复查,昆明荣获联合国第18届“国际花园城市”金奖。建立市、区、街道、社区、网格五级闭环处置机制,城市网格化管理实现全覆盖。
交通综合整治提升工程深入推进,新增机动车泊位个,城市机动车高峰时段通行时速由上年的11公里提升至23公里。“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七改三清”工作扎实推进,新建改造城市公厕座,新增城市绿地.8公顷,完成农村公路建设0公里、“五小水利”建设1.4万件,建成美丽乡村个,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
降低企业成本近亿元,营商环境指数排名跃居第13位
年,全市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进一步激活。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着力降低用地、用电、物流和研发成本,全年降低企业成本近亿元。
全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出台实施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系列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审批“三多”问题,全市梳理公布“最多跑一次”改革事项项,累计办理“最多跑一次”改革事项万余件,办结率达99.99%。实施政务服务“七办”模式,初步实现“”改革目标,行政审批要件精简38%,审批时限压缩51%,市本级行政许可事项精减到80项,为已公布行政许可事项的省会城市中最少。公共资源交易率先实现跨省远程异地评标。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项,深入推进“多证合一”改革,创新实施“容缺审批”制度,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登记实现全程电子化,全市新设立市场主体14.7万户,市场主体总量达72.1万户,增长8%,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6亿元,占GDP比重达45.9%。昆明在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的营商环境指数排名跃居第13位,较上年提升9个位次。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和“三权分置”改革有序推进,全市成为新一轮“国家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宜良县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富民县成功入列第三批试点县,石林县荣获“年全国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称号。
全市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日益凸显,昆明至蒙自、至大理、至丽江开通动车,泛亚高铁昆明段全线贯通。新开通昆明至海防国际公路运输班线。中欧班列、中越、中亚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稳定开行,运输货物总量3.8万吨,比上年增长89.6%。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站区改扩建、公务机候机楼等在建项目有序推进,新开通昆明至伊斯兰堡、昆明至迪拜等5条国际客货运航线,实现东南亚国家首都直飞全覆盖。
去年,昆明成功举办第5届南博会、第14届农博会。昆明获批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被认定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和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入围国家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国际经贸合作不断深化,对外投资项目20项,协议投资总额6.57亿美元,对外工程承包合同金额8.3亿美元。全市进出口总额增长67.6%,增速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成功落地,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科技服务业合作中心正式挂牌,昆明—万象科技创新中心正式签约。
昆明去年新开设国际学校5所、国际部11个,8所学校成为华文教育示范基地,30所中小学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学校建立“姊妹学校”关系。昆明高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上合昆明马拉松成为体育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昆明网球公开赛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红土网球赛事。
去年,昆明还与日本高山市缔结为国际友城,荣获(中国)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奖,获得第七届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举办权,成立全国首个国际商事仲裁服务中心。
昆明的“三大品牌”影响力、吸引力不断提升,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保护规划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实施了闻一多、朱自清旧居等22项文物保护工程,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工作不断加强。完成了《昆明市城镇绿化条例》修订,银杏道、蓝花楹、樱花雨、昆明蓝、春城绿成为“网红打卡地”,斗南花卉小镇上榜中国最美特色小镇,昆明在“世界春城”评选中排名全球第一。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复函支持昆明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在全国率先建立大健康产业统计制度,“三医三预三康”健康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中国健康之城品牌影响力日益提升。
财政支出的73.7%用于民生支出,11万户住房困难家庭住进新房
年,全市聚焦民生需求,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将财政支出的73.7%用于民生支出,“三公”经费继续压减。加大“稳岗援企”力度,实施“百企万岗”入昆计划,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转岗职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得到较好保障,新增城镇就业16.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09%。
全市还深入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完成主城五区教育布局规划,实现新建改建小区配建学校全覆盖。“三名”工程扎实推进,创新实施银龄讲学三年行动计划,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引进华东师大实验学校、西南大学附属学校等名校10所、名师68名、名校长10名,新增优质学位1.2万个,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工作圆满完成,优质高中覆盖比达74.5%。
去年,全市医疗服务水平稳步提升,与北京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累计引进9家医疗机构在昆合作办医,市属10家医院全部开展医联体、医共体、专科联盟试点,覆盖全省家医疗机构,医院提质达标建设加快推进,贫困县区乡镇卫生院全部达标,贫困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实施“关爱妇女儿童健康行动”,全市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较上年分别降低13.8%、12.9%。昆明首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不断强化,非洲猪瘟防控有力有效。各项社会保险覆盖率保持在96%以上,建设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62个、医养结合机构19家,新增养老床位3余张。
年,全市完成棚户区改造套(户),基本建成城镇保障性住房2.14万套(户),11万户住房困难家庭住进了新房。
全市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第四批国家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获得全面推进,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工作范围扩大到全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通过省级初验并上报国家,禄劝、寻甸成功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石林被命名为国家级“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基地”。
全市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10场战役扎实开展,盗抢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得到有效遏制,全市刑事发案下降13%。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事故起数、伤亡人数明显下降。
“军人之家”服务管理机构建设扎实推进,昆明被评为省“第十届双拥模范城”。国家安全、防灾减灾、港澳台侨、档案史志等工作取得新成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年,市政府办理人大代表议案2件、建议件,办理政协委员提案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6件,制定修订政府规章3件、规范性文件4件。(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