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20日,冬日暖阳,正是黑木耳采摘的季节。在贵池区棠溪镇曹村村食用菌种植基地,十几位村民正一边有说有笑,一边采摘木耳。因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优越的生态环境,这里种出来的木耳通体黑亮、肉质肥厚、口感细嫩,不仅口感好,而且营养价值高,深受市场青睐。自年起,曹村村就有村民尝试种植木耳。到年,村里引进黑木耳生产项目,开始推广规模化种植。目前,全村有46户村民从事食用菌种植,种有食用菌70万棒,年产木耳7万公斤、香菇1万公斤,总产值达余万元。“我和老伴种了1万1千棒木耳,一年仅木耳这一项收入就有三四万元呢。”曹村村汪孙组村民孙强告诉记者。年,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曹村村成功申报贵池区专项扶贫资金30万元,结合产业到村项目,建成了占地近15亩的食用菌种植基地。目前,基地有木耳8万棒、香菇4万棒。基地第一年不仅为村集体经济带来9万元收入,还带动周边28人农闲务工,人均增收元。“年,基地预计产值55万元,纯收入可达15万至18万元。我们正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谋划种植羊肚菌,不断丰富食用菌种植品种。”曹村村党支部书记邢安德说。棠溪镇位于贵池区南部山区,因“棠花遍野,溪流纵横”而得名,自古风景秀美、物产丰富。产自该镇西山村的西山焦枣曾是古代贡品,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先后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和授予“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棠溪镇鼓励并支持西山村通过“公司+合作社+枣农+院校”的产业化联合体模式,大力发展山地生态枣业,并成功申报省级西山焦枣产业集群镇。如今,西山焦枣已成为棠溪镇特色农业发展的引领性产业。目前,全镇境内共有西山焦枣余亩,枣树种植涉及西山村的15个村民组及东山村的6个村民组,焦枣生产企业8家,焦枣合作社12家,家庭农场22家,目前年产焦枣30至40万公斤,年产值6千万左右,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经过多年发展,棠溪镇共种植木耳万棒左右,年产干香菇、木耳20余万公斤,年产值余万元;茶叶种植面积余亩,年产值余万元。同时,还因村制宜、规模发展油茶、白芨、黄精、菊花等特色农业产业。该镇已形成曹村村、百安村“棠溪食用菌”,西山村、东山村“西山焦枣”,棠溪社区“九华安茶”“七山茶叶”,花庙村“高山绿茶”等区域品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此外,该镇拥有“中国第一批传统古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国字名片的石门村,已对村内古民居、古建筑等进行了修缮,正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在推动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同时,棠溪镇还以西山村“枣园采摘”、花庙村“康养度假”、石门村“魁星游学”为载体,积极打造“皖南山水旅居地”。“目前,全镇特色农业产业产值近亿元,实现了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渠道。”棠溪镇党委副书记张旭阳介绍。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我们将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围绕‘产业兴旺’要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实施‘互联网+’,做精做细西山焦枣、食用菌、茶叶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及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接、要素链接和利益链接,培育壮大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品、支柱产业和特色品牌,努力将棠溪镇打造成富民产业集聚地。”棠溪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鲍敏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