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建华
《富民》图/杜斌
富民坝子太小,四面青山环绕,螳螂川如玉带一般,蜿蜒划过小坝子。我常想,为什么富民出不了伟大的政治家,是不是这封闭的环境局限了富民人的胸怀?但是,上苍好像也还眷顾这抬头见山、低头临水的富民——富民的巍巍青山以其雄浑铸成了富民健儿的英雄豪情,富民的悠悠螳川以其灵秀赋予了富民赤子诗情画意。于是,富民既有爱国如爱家、精忠报国的英雄,也有蕙心兰质、璞玉浑金的骚人墨客,更有敏锐执著、超凡脱俗的艺术大师。
美术大师廖新学和摄影家杜天荣就是其中的翘楚。
年4月,云南省委召开云南“四个一批”文艺人才座谈会和表彰会,李广田、袁晓岑、杨丽萍等32人获“云南文学艺术卓越贡献奖”,富民籍美术家廖新学和摄影家杜天荣名列其中。只是,两名大师均已去世多年了。
廖新学和杜天荣两位艺术家,除了艺术的共通之处,其实还有着太多的共性。
大师的成长之路一般都很艰辛,否则人人都可以成为大师。
#廖新学#来源:百度文库
廖新学年出生于富民永定,8岁时父母就相继去世,他只好替人放牛糊口。放牛间歇,他常用树枝或石头当画笔,以泥土地面或沙滩为画纸学习绘画;又用胶泥土为原料,捏塑各种动物和人物。年复一年,少年廖新学展露出了过人的艺术天赋。年,他离开了心狠的东家,步行到昆明学画,在“如真相馆”做学徒,拜李鸣鹤先生为师学习西洋画和雕塑。年,廖新学到了法国巴黎学习西洋美术。他住地下室,节衣缩食苦学多年,获得法国国立高等美术学院雕塑专科毕业证,于年回到祖国。
杜天荣年出生于富民县赤鹫阿纳宰山村,七岁时便失去双亲,随姑妈生活。14岁时,表兄周天铎创办了昆明千秋摄影室,迫于生活的压力,善良的姑妈就让侄儿杜天荣到千秋摄影室工作。杜天荣从暗房洗印技术开始学习,他被摄影这门新兴的艺术所吸引,很快便热爱上这将伴随他终生的事业。他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很快便熟练地掌握了摄影暗房的洗印技术,由于他洗印技术过硬,交到手上的工作常能尽快做完做好,这样他就有时间参与到摄影的学习中。
廖新学和杜天荣两人虽然相差近30岁,但他们曾有过交集。年,由于千秋摄影室停业,杜天荣受廖新学之邀,到廖新学创办的新云南照相馆担任暗房技师的工作。由于廖新学、杜天荣两人是同乡,杜天荣在工作之余,有时也会随廖新学外出画画,并在廖新学的指点下,学到了一些素描和绘画知识,也曾留下一些习作。云南和平解放后,新云南照相馆公私合营,廖新学到昆明师范学院(现云南师范大学)创建艺术科,杜天荣到蒙自县协助该县成立了“新中国照相馆”。年,昆明市市长潘朔端先生亲自签发委任状,任命杜天荣为昆明市美术服务部副经理。
作为海归美术家,廖新学在留法期间就已经誉满欧洲美术界。他曾9次荣获法国春季沙龙的金、银、铜奖。多个作品被收入“巴黎博览会”展出,铜制“少年头像”还被法国邮政选作明信片。西方美术界评论他“是欧洲最有影响力的中国画家”,称他为“中国美术家的奇才”。但是赤子的心总是连着祖国。廖新学在法国15年,曾有人问他想不想入法国籍,他很干脆地说:“我是中国人,不入外国籍!”临回国时,艺术界朋友不解,他一本正经地说:“我爱巴黎,可我这个放牛娃更爱我的家乡!”
艺术来自于生活,离不了生活。只有深入现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