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
监管对于银行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的整治愈发严厉。连续两日,上海银保监局接连开出24张与房地产贷款违法违规行为相关的罚单。然而这只是“涉房贷款”罚单的冰山一角,据北京商报记者7月29日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银保监会已披露了张“涉房贷款”罚单。被罚主体涉及71家银行,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和农信社均有所覆盖。
年内71家银行吃张“涉房贷款”违规罚单
上海银保监局连续两日开出共29张罚单,其中有24张与“涉房贷款”有关。具体来看,7月27日,上海银保监局开出的罚单中,有17张的处罚事由涉及房地产贷款违规,15家银行分支机构及个人被罚款或警告。7月28日,上海银保监局再出“重拳”披露12张罚单,其中7张提到涉房违规贷款。
上海银保监局为何近日频频披露“涉房贷款”罚单?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认为,罚单量增加是由于房地产市场需求端调控趋严,尤其是房贷利率提高后,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的动力增强,违规行为也在增加。在监管持续严密的情况下,违规行为被发现的次数增加,而加大对罚单的披露,也将对市场行为释放了监管的决心和刚性。
上海银保监局所开罚单仅是“涉房贷款”罚单的冰山一角,据北京商报记者7月29日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银保监会已披露了张“涉房贷款”罚单,从被罚主体来看,共有71家银行吃“涉房贷款”罚单,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和农信社均有所覆盖。
梳理发现,被罚机构违法违规案由主要包括发放不符合条件的房地产并购贷款、未根据房地产项目的实际进度和资金需求发放贷款、向项目资本金不足的房地产项目违规提供融资、个人消费贷款违规用于购房或流入股市、部分流动资金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以流动资金贷款形式违规发放土地储备贷款等。
例如,上海银行因某笔同业投资房地产企业合规审查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部分个人贷款违规用于购房、部分个人住房贷款借款人偿债能力审查不审慎等,上海银保监局于7月2日对其开出万元罚单。4月1日,浙江衢州柯城农商行因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市等违法违规案由被处以万元罚款,相关人员被给予警告处分;瓯海农商银行因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等违法行为,温州监管分局对其开出万元罚款,相关人员也被给予警告和罚款5万元。富民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因违规发放虚假按揭贷款、违规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违规向平台公司、房地产业发放社团贷款等,于5月21日被罚万元。
谈及银行频频因上述事由被罚原因时,资深银行业分析人士王剑辉表示,银行信贷业务涉及领域比较广泛,涉及房地产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和手法,可以作为抵押物,或者是信用支持,或者以其他经营形式的业务出现。但这些形式在事前很难发现,报表或申请书上不太能够完全体现信贷性质,更多情况下在事后才比较容易发现,所以惩处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延后。
银行涉房违规贷款为何屡禁不止?陶金认为,房地产信贷市场供需两端的因素对资金违规入市的刺激长期存在。从信贷端看,银行对经营贷的审查力度和动力不足,近年来实体经济增速下行,实体项目收益前景不如房地产,经营贷资金进入楼市,银行反而不担心用户后续还款能力,这是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从信贷需求端看,房地产市场前景仍然相对不错,投资楼市的动力不减,加之利率套利等原因,用户拿到经营贷资金后有动力继续投资房地产。
王剑辉也表示,频繁发生一方面表明银行特别是一些中小型银行的风控合规体系还有待于完善,力度有待于更加严格,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另一方面,过去几十年来形成的供需的状况,确实很难通过几年的调控政策完全改变,虽然市场因调控也在有所变化,但变化的速度不会如想象的那样快,在需求存在的情况下,肯定就会有各种各样的供给出现。同时,目前银行服务较为同质化,彼此之间竞争压力较大,为了不使自己的客户流失到其他银行,在竞争压力下,有的银行也不惜冒着“踩红线”的风险。
宏观监管、微观授信管控
在“房住不炒”基调下,近年来,对于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的监管举措不断升级。今年3月,银保监会、住建部、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防止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经营用途贷款“三查”(即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等要求,防止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随后各地为防范经营贷、消费贷违规流入楼市也组织开展了自查工作。
在陶金看来,政策严防资金入楼市,是避免房地产投资过热和资金脱实向虚的决心加强的结果。同时,“房住不炒”的总量调控需要以“一城一策”的因城施策手段来配合。近年来金融监管网络愈加细密,尤其是银行监管能力加强,对具体地区和业务的精细化监管成本越来越低,监管能力不再成为监管力度的限制因素,彻底严控的目标也较以往更加容易达成。
而自《通知》发布后,各家银行也纷纷响应,4月以来,已有邮储银行(港股)、农业银行(港股)、华夏银行、恒丰银行、马关农商行、连山农商银行、天津滨海江淮村镇银行等多家银行发布限制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警示公告。
“加大监管力度,从商业银行微观授信业务的层面加强管控是十分必要的。毫无疑问这种监管政策变化是自上而下的,近期更多的银行开展对企业资质审核和标准提高、贷款用途行为纳入征信等业务强相关的具体政策,这种从微观出发的监管更具刚性,预期实施效果也更好。”陶金说道。
在现有情况下,未来涉房性违规贷款的监管趋势和重点将有何变化?王剑辉认为,未来监管的重点可能集中在开发商项目资金合规与个人的大额贷款上。他建议,监管一方面要明确、提高监督检查的标准,方便监管和执行;另一方面要疏堵结合,根据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需要给足额度,增强调控的灵活性,同时也要加大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提升威慑力。
陶金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未来,除了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提升监管能力、编织更细密的监管网络外,更多的还是要树立商业银行合规意识,筑牢排查手段,引导每家银行严格落实贷前、贷中和贷后的账户和资金风险管理,并对银行违规行为予以更大力度的处罚,以提高违规成本。
“从长期看,各类贷款流入楼市的根本原因有两个,一是房地产供需两方的高杠杆模式,二是房地产市场的上涨预期。对于第一个原因,要压降从拿地、开发、销售到购买的高杠杆模式,对于第二个原因,要优化房地产市场运行机制,解决供需错配等结构性问题,同时加强对房地产相关收益的税收征管改革,压制房地产产生的过高收益。”陶金分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