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迎二十大五华十年五华踔厉奋进新时代笃

北京荨麻疹医院地址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210414/8846488.html

踔厉奋进新时代

笃行不怠向未来

十载春华秋实,镌刻非凡印记。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华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十三五”规划目标总体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顺利实现,经济社会生态面貌发生深刻嬗变。

这是一个跨越历史的时间维度,这是一段砥砺奋进的发展历程,这是一张满载硕果的惠民答卷。十载的砥砺奋发,记录下了五华区各项事业的拔节生长,也以时代为卷,留下了鲜明印记,写下了生动注脚。

十年来,五华区在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绩,跻身中国城区综合竞争力百强区50强,成功入围“胡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区域百强榜”,位列“全国主城区竞争力指数排名”69位;创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获评“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科普示范区”;连续两年获得全省县域跨越发展先进县考评第一名,连续3年位列全省科技进步排行榜首位,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区,全省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获评优秀。

新时代十年,是五华区广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十年,也是人民生活实现历史性改善的十年。从发展“加速度”到幸福“加温度”,五华区坚持在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彰显温度和力度,不断织密纵贯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社会救助的民生网,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扮靓“面子”和做实“里子”两手抓,让城乡面貌涌起万千新气象,为群众获得感持续“加码”。

数读五华十年

年全区GDP为.1亿元、年全区GDP为.13亿元,绝对值连续5年位居昆明首位。

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元。

三次产业结构由年的0.3∶54.3∶45.4调整为年0.2∶40.3∶59.5,三产占GDP比重达59.5%,对GDP的增长贡献率达83.6%。

新增公办和普惠性幼儿园16所、学位个;新增小学18所、学位个;新增初中4所、学位个。

十年来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1.76万人,实现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17.9万人。

全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从年底的12.41万人,增加到年8月的47.89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5.73万人。

现有基层党组织个,共创建省级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6个、市级“五星级”示范党支部53个、“四星级”示范党支部99个,在街道、社区、两新组织等领域创建城市基层党建示范点个。

组建居民区党支部个,覆盖小区个,实施党建引领商业街区发展项目10个,建设“红色小哥之家”驿站58个。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华区始终坚持政治引领,全面对标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安排,切实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全区基层党建工作以高质量党建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加强总体设计、系统推进为基本思路,以“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为基本方法,努力开创彰显五华特色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近年来,五华区党建引领“吹哨报到”改革在全市率先启动,探索出“五华版本”在全市推广;“红色物业”党建、居民小区党建、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双报到双服务”工作均由五华率先探索并在全市、全省推广。年,五华区《用“工作制”实现社区减负增效聚力主业》荣膺第五届全国基层党建最佳案例,是云南省唯一入选案例;年,虹山中路社区党委、新萌学校代建荣同志分别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是昆明市唯一获奖县区;年,五华区“翠湖党建示范圈”品牌被省委组织部列入支持昆明市建设“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区”重点项目之一。

五华区常态化开展“百千万”工程,探索“党性锻炼+理论学习+实训操作”培训模式,在全区建立10个街道党校、15个党员教育实训基地,选聘名优秀讲师组建“五华先锋讲师库”;持续推进党支部“五个基本标准化”建设,每年对全区余个党支部开展分类定级,常态化抓实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提升,同时稳步推进党建引领业主委员会建设工作。

近年来,五华区在全市率先出台《关于推进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从“对象范围、岗位职责、员额管理、入职渠道、退出机制、职业培训、服务能力、薪酬职级体系、福利待遇”等13个方面作出规范;研究出台《五华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实施方案》,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实施乡村人才“归雁”工程,推进“干部回乡规划乡村振兴行动”,大力实施农文旅融合产业发展项目,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壮大,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效应初步显现。

此外,五华区接续推进具有五华独特标识的“翠湖党建示范圈”品牌建设,不断增强五华城市基层党建的示范力、传播力、影响力。今年,“翠湖党建示范圈”被省委组织部列入支持昆明市建设“城市党建引领区”项目后,及时研究出台《“翠湖党建示范圈”品牌创建提升实施方案》,实施以“一核四片”规划+“整街提升”为定位的内核品牌提升行动,着力把“翠湖党建示范圈”打造成全省城市基层党建高地。截至目前,全区已打造43个基层党建示范点。

经济发展争先进位

年,五华区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年达到.13亿元,年均增长5.1%。数据的背后是项目建设提速、招大引强成效显著、结构布局持续优化等关键词。融通集团等21户总部企业、利宝保险等48家世界强企业、永辉超市等54家中国强企业在五华区设置区域性总部或分支机构。

十年来,五华区着力构建“三圈层”空间发展新格局,产业结构实现翻转。“一圈层”内打造招银大厦等金融特色楼宇品牌,保有商务楼宇栋,税收超亿元楼宇实现倍增,达18栋,总部楼宇经济提质增效。南屏街被列为全国第二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环翠湖、南强街、大观街被列为全省首批夜间经济生活圈,传统商圈消费地标实现进阶,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5%。

自发展夜间经济以来,五华区先后审批通过11项夜间经济街区项目,将南强街街区、昆明老街两个夜间经济示范街区作为示范,带动顺城、金鹰、昆百大等周边片区人流聚集,辐射万彩城、朗悦湾等商圈,依托西北片区云时代耍街、融创海豚湾等商业圈,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夜间经济集聚区与特色商圈。

“二圈层”激发城市新区活力。宜家家居、首创奥特莱斯等商业综合体投入运营,新城吾悦广场、西城时代等新兴商圈日趋成熟。以重大项目推进为抓手,五华区突出西北新城城市功能拓展区定位,在加大产业聚集与培育的同时,持续加快公园道路、绿地、学校、医院等公共资源配套,持续引入商业综合体、大健康、休闲娱乐等项目。西北新城在人口、产业、功能方面承接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城市凝聚力和产业辐射力得到进一步增强,正以昆明主城商业副中心的全新面貌呈现在市民面前。

在广袤的“三圈层”,五华区着力拓展产业承载外延,加快厂口产业园建设,引入昆明德和食品智造基地项目,建成12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以生产性服务型农业助推乡村振兴,云南国际高原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开工建设;实施农业差异化、精细化、品牌化发展战略,凯普获评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良道等21家省市农业龙头企业。

五华区依托山水田园自然资源,以“集体经济公司化运营”为龙头,形成现代农村特色产业布局。瓦恭社区“稻鱼共生”、陡普鲁社区白泥塘黄梨等项目知名度显著提升,稻、鱼、梨等农产品供不应求,有力带动周边农户就业增收,有效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

今年,五华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制定稳增长34条措施、产业链链长制等系列政策文件,以“当好排头兵·五华在争先”为主线,开展“6+2”大竞赛,建立“红黑榜”考核制度,围绕产业发展等“8条赛道”赛速度、比成效,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改革开放走深走实

近年来,五华区稳步推进重点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除商业楼宇库存13.5万平方米,打造德润朗悦湾、中铁云时代等特色楼宇,持续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累计减税降费超48亿元。

五华区持续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实现目标绩效管理与部门预算编制结合;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动区属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机构改革顺利完成,政府机构由56个精简为37个;承接高新区项社会管理职能,实现属地管理;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集体经济清产核资、股权量化。

五华区在全省首家推行政务服务“周三夜市”及“周六晨办”新模式,让市场准入、税费申报与缴纳、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居民身份证受理与领取等项政务服务事项在下班时间和周末实现“全口径”“全覆盖”办理,同时,创新政务服务新模式,与5省9地政务服务部门共同协商并签署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结对共建协议,成为云南省首家实现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县区。在此基础上,五华区与富民县率先实现项政务服务事项“跨区域通办”,促进两地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位于翠湖公园南门的昆明市首个“24小时政务服务自助专区”正式启用,率先实现为辖区新开办企业免费刻制印章,率先实现“互联网+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向街道和社区延伸……在区级、街道、社区三级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中,五华区已全面完成10个街道办事处、个社区政务服务“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站式办理”改革,实现政务服务“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的工作目标。

五华科技产业园目前已聚集企业余家,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年均增长7%;围绕“学府创新创业走廊”建设,与云南财经大学等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昆明理工大学·五华科技创新研究院”挂牌成立;建成各级孵化器17个、众创空间72个,孵化总面积超30万平方米;高新技术企业超家,RD累计投入亿元,位列全省各县(市)区首位。

城乡面貌绽放新颜

五华区坚持建管并重,完成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及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开展五华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善西南联大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和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等专项规划,调整右营片区等33个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城乡规划日趋完善。

自年开展“一村一品”创建工作以来,五华区坚持绿色引领,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经济发展绿色化、生态保护系统化、环境治理全域化、村容村貌品质化稳步提升。陡坡、东村社区获评省级美丽乡村,新民社区被评为市级精品示范村,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攻坚考核位列全市第一。

五华区深入践行生态优先,坚守生态保护红线,高效推进中央、省、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发展,项目审批环评报告执行率达%;PM2.5和臭氧浓度实现双控双减,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8%以上;实施长虫山等5个片区防洪滞蓄工程,修建七亩沟等3条双层河道,建设陈家营岔沟城市型生态湿地,不断完善城市生态水系;深化“三级河长四级治理”体系,新运粮河水质持续提升,盘龙江、大观河等入滇河道水质稳定达标。

随着生态修复工作向纵深推进,五华区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编制完成五华区滇池面山景观区域生态保育专项规划,修复石盆寺等5个“五采区”植被亩,森林覆盖率达58.5%;深入推进黑臭水体整治,有效治理率达%。五华区完成“五采区”植被修复亩,森林覆盖率提高至56.29%,新增绿地96公顷,绿化覆盖率达42.15%。

城市魅力持续彰显

在加快“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建设中,五华区深入挖掘和整合片区历史文化资源,不断打造和提升翠湖博物馆群的品牌影响力,展示五华城市文化旅游核心区的魅力,彰显人文价值、品牌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

制定五华区建设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三年行动计划,推进翠湖公园北门等翠湖片区11个重点项目,翠湖慢行跑道建成开放,翠湖补水泵站及补水管网改造工程实现通水;打造4条翠湖博物馆群精品旅游线路,完成胡志明旧居修缮工程;梳理保护云南汽车修配厂旧址等5个历史文化遗产,挖掘老城区历史记忆;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主题,开展“人文五华、红色印记”文化艺术活动,五华文化艺术中心竣工投入使用。

目前,五华区完成翠湖周边历史文化片区整治提升规划,“两坡一街”整治成效显著,建成洗马河带状公园,重现“柳营洗马”历史场景,云南起义纪念馆等18个环翠湖博物馆建成开放,成功创建“翠湖·讲武堂”4A级旅游景区,“小三山一水”格局初步显现;编制胜利堂周边片区城市修补规划,完成一期5个单体建筑修缮;文庙直街、文明街二期70余栋单体建筑完成改造,历史街区风貌进一步提升。

打造金鼎山文化全产业链企业集群平台,吸引皇威传媒等1家企业入驻,昆明国家广告产业园获批云南省第一批文化出口基地;拾翠民艺园等文创园聚集效应日益增强,“联大文化”“讲武文创”品牌不断凸显,建成省、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6个,规上文化产业企业达62家;实施公共文化服务“零距离”工程,10家街道、93家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完成建设;擦亮“海鸥文化节”“蓝花楹艺术节”等城市文化名片,朱德旧居、马家大院等红色景点、庭院剧场成为文旅融合新热点。

社会事业繁荣发展

十年来,五华区坚持把教育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突出位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优化教育发展环境,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持续推进教育体育融合发展,满足辖区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推动全区教育体育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开启了教育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五华区在云南省率先启动人工智能因材施教示范区建设,入选教育部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地区,成为全省首个成功入选的县区,实现全区共11所公办中学所有班级全覆盖。

十年来,五华区通过结对援助帮困服务、“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行动、社会保险补贴、支持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措施,开发公益性岗位个,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兜底就业保障,全区“零就业家庭”每年保持动态清零;通过“贷免扶补”和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人,发放贷款3.2亿元,带动就业人次。五华区共有市级创业平台17个、省级创业平台8个、国家级企业孵化基地1个,五华区—北理工青年(大学生)创业示范园累计孵化企业家,创业创新发展态势良好。

十年来,五华区先后制定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人才推优等方面的政策文件,辖区高技能人才占劳动者比例由年的26.31%提高到年的31%。全区共有“首席技师”18人、“昆明市名匠”8人、“昆明市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9人、昆明市优秀技术能手34人、享受云南省政府津贴专业技术人才7人、昆明市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17人、“青年拔尖人才”4人。十年来,全区共选拔“三支一扶”人员78名。

推进国家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试点区建设,建立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便捷通道”,家庭医生签约履约率达98.89%,医院暨康养中心项目主体完工。

社会治理卓有成效

五华区优化调整城市社区,新增社区5个,整合4个;推动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薪酬福利待遇逐年提高;依托“1+7+X”网格工作模式,创新“四级网格”“吹哨报到”等考核机制,网格化管理连续3年全市考核第一;十年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1.15万余场,调解纠纷9.58万件,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实现诉前委派调解等“五个率先”,“一社区一法律服务员”经验全省推广;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生产、交通、消防、校园、食品药品、森林防火等重点领域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应急指挥救援体系不断健全。

五华区探索实施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工程,持续推动“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深化“党建引领+”体系建设,“红色楼宇管家服务团队建设”“翠湖党建示范圈”、城市基层党建重点创新示范区等品牌成效日益凸显。按照《“民生小实事”实施方案》,10家街道申报项目19个,受益群众人次;5个项目完成率%、9个项目完成率超过50%、5个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年7月,五华区华山街道政协委员工作站以全省唯一案例获评首届全国人民政协“优秀委员工作室(站)”。

以支持建立街道、社区、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站为协作载体,五华区在10个街道均建立社工站;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组织体系,形成“1+10+95”三级文明实践平台体系;志愿者服务平台志愿者总人数超过19万人,组建党员志愿者队伍支、青年志愿者队伍14支、社会志愿者队伍支,开展志愿服务项目个、服务时长.万小时,为社区和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超过1万件。

五华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党建引领、文化铸魂、社会协同、融荣与共、铸牢意识、五华同心”为创建思路,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实施“全域创建十百千万”工程,开展省市区、校地企联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三中心一广场”及“中华民族一家亲”主题街区和特色街区,打造环翠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圈,持续夯实政治、思想、物质、情感、法治、社会“六个基础”,绘就了一幅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美丽画卷,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作出五华示范。年11月,五华区被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本版稿件部分数据为截至年1月数据)

来源

昆明日报

编辑

胡韦弦

编审

孙啸武崔志超

终审

洪瑞滨姜媛

转载请联系我们或注明出处!

昆明五华发布(KMwuhuafabu)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3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