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关于明代的影视剧作之中,想必大家经常能够听到一些诸如“九边”、“九边重镇”、“xx卫”、“xx所”、“xx镇”以及“xx镇总兵”的词语吧?
我们今天就来介绍一下有关上述这些词语的明代前中期的边防体系以及终明一朝最重要的边境防御军事体系——九边重镇。
公元年,明军大将徐达、常遇春等人率军攻陷元大都,元惠宗率部败逃蒙古草原,鉴于元朝已经退出中原大地,结束了其对全国的统治,朱元璋便为元惠宗“盖棺定论”,敲定谥号为“顺”,这也就是元顺帝的由来。
因北元残余势力仍在北方对明朝虎视眈眈,朱元璋先后派遣徐达、蓝玉等人北上草原,剿灭北元残余势力,并于公元年取得了捕鱼儿海之战的大捷,但是,北元残余势力犹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朱元璋便联想到了西周、汉初的分封制度,在元朝宗王出镇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提出了十三塞王制度,即在全国范围内的要塞、重镇将自己的儿子们分封为藩王,并且给予一定的兵权与军事自主权,允许其出兵打击北元势力,甚至可以调动地方镇守兵力,抵御外敌进攻,拱卫中央朝廷。
在塞王制度之下,漠南塞王们手中拥有了一批精锐部队,在他们的打击之下,北元势力日益衰落,但是,自古以来,分封制度所带来的必然是中央与地方的对抗,明朝也不例外。在朱标、朱元璋尚在之时,塞王们或许不敢对中央形成威胁,可是随着皇太孙朱允炆的登基,中央与塞王们的矛盾便开始激化。
鉴于这种情况,建文帝朱允炆采取了一系列的削藩手段,企图削弱塞王权力,加强中央集权。结果大家也都知道——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建文帝失踪,朱棣登基即位,是为明成祖。
出身塞王的明成祖朱棣自然也知道塞王们手中的势力有多恐怖,但是得国不正的朱棣又不敢如同建文帝一般强硬削藩,只能选择以荣华富贵换走了塞王们手中的大权,这也是后来明朝后期用来供养这些龙子凤孙们的钱财占据国家财政收入近半的主要原因。
在朱棣以荣华富贵换走了塞王手中的权力之后,明朝边防守备力量急剧下降,此前主持边防的大将何福、吴高等人联名上书,请求朱棣重设塞王,恢复塞王制度,以此增强边防力量。朱棣对塞王的恐惧,又岂是这些边将能够揣测清楚的,他想的是要集结此前漠南诸卫、边塞守军以及驻扎国都的明军主力的全部力量,一举消灭北元残余势力,一劳永逸,而不是设置塞王再给后继者留下一颗定时炸弹。
于是,朱棣在此后的生涯之中,多次派兵北上剿灭北元残余势力,甚至五次率军亲征,但是收效并不算太大,反而极大地消耗了明朝国力,自己本人还死在了北伐的路上。
在明成祖朱棣驾崩于北伐途中后,其继任者明仁宗、明宣宗不再对北元以及诸多塞北民族采取咄咄逼人的攻势,而是选择重修一部分漠南要塞,对外采取守势,将主要精力投入了国内的经济建设之中,造就了仁宣盛世。
公元年,一代雄主明宣宗去世,太子朱祁镇登基即位,这便就是那位鼎鼎大名的明英宗。明英宗并不如父辈们那般英明神武,却又好大喜功,想要效仿朱元璋、朱棣等人发动北伐,一举平定塞北,结果却酿成了土木堡之变,好好的一场北伐,活生生打成了“首都保卫战”。
虽然有于谦这般贤臣力挽狂澜,击败了进犯的瓦剌军队,但是明军在土木堡之变的损失实在是太大了,不仅使得边塞精锐损失殆尽,还连带着将明军主力、靖难勋臣也赔得个一干二净,使得明朝在边防上彻底转入守势。
到了明孝宗朱佑樘即位之后,明朝边防松弛,塞北诸民族对明朝的威胁日益增大,朱佑樘鉴于这种情况,便在此前十三塞王制度的基础上,沿着长城设立了九个军事重镇,并且抽调精锐充实这九个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的边关重镇,史称“九边重镇”。
辽东镇:总兵官驻节广宁,而后移镇东宁卫,所辖东起鸭绿江,西至山海关,全长共计九百七十余公里的长城防线。
蓟州镇:总兵官驻节桃林口,而后移镇狮子峪,明末移镇三屯营,所辖东起山海关,西至慕田峪,全长共计八百八十余公里的长城防线。
宣府镇:总兵官驻节宣府卫,所辖东起慕田峪,西至西阳河,全长共计五百一十余公里的长城防线。
大同镇:总兵官驻节大同府,所辖东起镇口台,西至鸦角山,全长共计三百三十余公里的长城防线。
三关镇:又称太原镇、山西镇、偏头关镇,总兵官驻节偏头关,而后移镇宁武所,以偏头关、雁门关、宁武关为核心,所辖东起真保镇长城,西至河曲,全长共计八百余公里的长城防线。
延绥镇:总兵官驻节绥德州,而后移镇榆林卫,所辖东起黄甫川堡,西至花马池,全长共计八百八十余公里的长城防线。
宁夏镇:总兵官驻节宁夏卫,所辖东起花马池,西至中卫,全长共计一千余公里的长城防线。
固原镇:总兵官驻节固原州,所辖东起饶阳水堡,西至临洮,全长共计五百余公里的长城防线。
甘肃镇:总兵官驻节甘州卫,所辖东起临洮,西至嘉峪关,全长共计八百余公里的长城防线。
在九边设立之后,明孝宗大力支持九边重镇的城防建设,打击侵害边防大业的行为,并且因此惩处了一大批贪官污吏。不仅如此,明孝宗还选派了一大批得力干将,出任九边重镇的总兵官,积极训练边军,使得明朝边防力量大增,威慑周边小国,为明朝争取到了一段较为平稳的发展时间。
可是,奈何明朝自永乐削藩之后,边防力量就在不断下降,再加上他本人的穷兵黩武、明英宗土木堡之变的“败家行为”以及后继者对边防的不重视,导致明朝的边防到了弘治年间已经是积重难返了。就算是明孝宗在位期间,他本人对边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终究没能打破明初以来边防体系的大框架,也没能解决其后的根本问题,明朝边防力量在他之后更是下降得厉害。此后的君王虽然不断对九边增兵,万历年间更是达到了惊人的九十万之巨,但是也依旧不能挽救明朝对外作战的颓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