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闪烁着
深蓝的天空
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话
沉默着微光里
他们深深的互相赞颂了
——冰心《繁星·春水》
05:49张冰
中国合唱协会会员
云南省合唱协会副理事长
中国音乐学院合唱指挥硕士
年7月
协助指挥家陈燮阳
任“田丰作品音乐会”合唱执排
、年
受中国合唱协会委派
担任“三门峡黄河合唱节”闭幕式钢琴演奏家
年3月
随“Harmonia北京合唱团”赴美国西雅图
参加全美指挥大会ACDA
并演出中国作品合唱专场音乐会
年7月
指导“禄劝崇德小学彝苗童声合唱团”
获“第六届中国童声合唱节”A组金奖首名
并获个人优秀伴奏奖
年5月
指挥“禄劝崇德小学彝苗童声合唱团”
在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音乐厅举办专场音乐会
年7月
指挥“禄劝崇德小学彝苗童声合唱团”
获“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合唱节”少年组A级合唱团称号
年11月
协助指挥家夏小汤
任《西南联大组歌》合唱执排
年12月
指挥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合唱团
在云南大剧院演出《黄河大合唱》双钢琴版全本八乐章
暮春百灵鸟
暮春时节的昆明,明媚的空气里处处酝酿着青草味儿和鲜花的清香。
隔着月亮厅几十米,便听见了一阵悠扬婉转的歌声。像是无数雨滴敲打着瓦砾、窗户、枝条、地面,又像是一群可爱的百灵鸟,跳起了欢快的舞蹈。笔挺的背影,在钢琴边挥舞着双手,热情地指挥着一群孩子们合唱,那是第一次见张冰老师。
与舞台上的稳健严谨截然不同,生活中的他嘴上总是挂着亲和的笑容,但透过那副黑色镜框下的眼神里,却又分明能够感受到一股炽热与执着的力量。
父母是花灯演员,出生于艺术之家的张冰,仍是牙牙学语的年纪,便学会了在舞台上展示自己。本科在云南艺术学院学习钢琴演奏专业,班级毕业汇报展上,他一个人弹了全班同学四十几首伴奏。毕业后,一直从事声乐艺术指导和钢琴伴奏工作,但日复一日的生活并不能让他满足于现状。已过而立之年,他却选择了继续深造,毅然飞往中国音乐学院学习指挥。
张冰与吴灵芬教授刚到北京跟导师学习合唱,迎面压来的第一个问题让他猝不及防,老师问:“你能不能唱?”这让他想起曾经声乐老师对他的评价,你不适合唱歌。但这并不能打击他,为了抓住学习机会,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能唱。他身上的这股子执拗劲儿,从未松懈。
但当他真正进入到合唱团,跟随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教授吴灵芬老师学习指挥后,也才真正明白了那句“你能不能唱”的深意。
极致的音乐教师
“合唱团,没有我只有我们。”本科毕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张冰都一心扑在钢琴的演奏学习上。直到变身指挥这个角色,让他的性格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
指挥是音乐的诠释者,也是决策者领导者。在排练厅里,指挥的工作远远不是打拍子那么简单,他要把自己对乐曲的内心感受传达给每一个歌唱者,不仅用语言,更是通过手臂、手指、眼睛、脸部表情和一切可以表现的指挥技术,与每个歌唱者保持一种情感的交流。
指挥本身,既需要高昂的激情,又必须时刻保持理智。他必须是一个完美的音乐家,对于总谱的每一个细节有深入的理解,并具有把这种理解传达给他人的能力。从而把乐曲塑造成一个整齐、和谐、统一的整体,合唱出最美妙的音色。
如张冰所说,“指挥,就是一个做到极致的音乐教师。”指挥要学会造乐器,学会如何开发美好的声音,学会如何去发掘优秀的合唱作品。他必须精准掌握男高、男低、女高、女中四个声部,并引导每一个歌唱者去感受声音,从而学会协作与包容的艺术。
让他顿悟这一切,并转变人生方向的人,正是张冰读指挥研究生的恩师吴灵芬教授。她老人家每周一如既往最重要的就是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给音乐学院的学生上课,第二件事便是推掉所有的社会活动,去到离北京很远的延庆支援偏远地区的音乐教育。
吴灵芬教授受到吴灵芬教授的感染,张冰从北京回到云南,一边在高校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另一头则扎进了深山里。他希望把最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和方法,带到偏远的山村里最基层的教学单位去。
一棵开花的树
“孩子的声音,这就是最美的。”提到孩子,张冰的眼睛里闪烁着光。他说,从孩子刚出生哪怕他还不会说话,但是他张嘴发出来的一个“啊”的原音,这对于任何一个父母,或者任何一个成年人来说,都会觉得是暖入心肺的一种感觉。
而作为一个指挥,能够亲手让一帮刚起步的孩子,在一起懂得协作,去用这样美丽的天籁般的声音来歌唱,也会是一种很大的成就感。
为此,他几经周折,终于通过朋友联系到了富民县罗免镇麻地村的大窝塘小学。全校七个年级两百多个学生,他们大部分都是彝族或苗族孩子,张冰从中挑选了40个。
富民县罗免镇大窝塘小学一张张质朴的脸上挂满了灿烂的笑容,纯真的眼神里满是对知识的渴望。
就为这一声甜甜的“张老师”,张冰每周三风雨无阻,驱车数十公里,义务为孩子们上合唱课。
张冰一改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第一堂课开始就采用五线谱进行教学。他知道,启蒙时期的孩子们对图像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要高于文字,这正是最符合儿童的教学方式。
正如他所深信的,山村里的孩子缺乏的不是头脑,他们缺乏的只是对外界的接触和了解。给他们最好的营养,他们并不会忘记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忘记自己的根。
他希望,在孩子们的心里埋下一颗小小的种子,告诉他们这样美好的音乐,是从外面的世界传过来的。而学会了这些表现方式以后,我们同样可以把本民族的音乐传唱到外面去。
他希望,通过孩子们张口就来天生的这个乐器,和外界多一个沟通的渠道。通过出去学习交流、参加比赛,获得更加开阔的视野和人生观。他希望这些山村里的孩子们不再像他们的父辈一样,读完义务教育,就回家种地、放羊、养蘑菇。而是有机会去追求一种完全不一样的生活轨迹和人生方向,并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父母的观念,改变周边的每一个人。
仅尝试了两个月,这些孩子们送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他们很快就学会了五线谱,就连一起上课的老师,都远远赶不上孩子的识唱。
言之不足,则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来自大山里的孩子,也有机会用歌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心扉一旦敞开,就再也不会关闭。
于是,他化作了一棵树,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繁星微光
若一人的歌唱是河流,众人的合唱便汇聚成海。张冰认识到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他笑着说,就算把自己劈成两半,也只能去到几所定点的学校。
云南有那么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却没有足够优秀的本土合唱团演唱本土的音乐作品。于是,张冰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致力于童声合唱,又同时涉足青年大学生、成人、教师合唱。他组建了哈莫尼云南室内合唱团,主要成员都是来自于云南中小学的音乐教师。
这些老师们合在一起,是一个非常棒的合唱团队,可以演唱很多优秀的作品。而每一个人离开合唱团散到各地,就变成了一颗一颗的星星,一盏一盏的灯。通过个人的努力,可以照亮哪怕一丁点地方,聚合起来的星河,也能散发出美丽的光芒。
繁星闪烁,夜空不语,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话?沉默着,微光里,他们深深的互相赞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