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宁岔河镇党支部引领村民蹚出强村富民路

夏末初秋,温暖的阳光洒向乌蒙深处威宁自治县岔河镇云沙村。山林间,几百只土鸡迈着休闲的步子在觅食。

“老胡,现在每天要喂食几次?”前来查看土鸡长势的驻村第一书记陈玠问道。

“现在的鸡能够到树林里找虫吃了,早晚喂一次就够了。”说话间,负责管理的67岁脱贫户胡世才弯腰往鸡舍内盛水的器皿里加了点水,看着大大小小的土鸡分散在树林里,啄食着天然的美味,胡世才黝黑的脸上洋溢着欣喜的笑容,“以前都是喂几只留着自己吃,没想到现在能发展成为一个有规模的产业。”

“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多喂几只?”当记者问到这个问题时,胡世才腼腆的笑了笑:“当然想过,但是没技术,没市场,就是送我几百只,我也养不下来呀。”

胡世才的担心也是村里多数人的想法。平均海拔米云沙村曾是威宁自治县的深度贫困村之一,全村户籍人口户人中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群众缺乏发展思路,产业单一的客观条件一直制约着全村的发展。

村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如何打破农户“单打独斗”的困境,则需要村党支部带头做示范,帮着群众找思路,谋出路。为此,云沙村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统一规划产业发展思路,把群众组织起来实现抱团发展。

今年,岔河镇争取了上级部门万资金在适宜的四个村发展林下养鸡,云沙村就是其中之一。陈玠介绍,林下养鸡项目将把利润的80%用作未脱贫户分红。

“现在合作社养殖土鸡余只,初步预计每只能赚30余元,三个月左右出栏一批,一年能够出栏四期左右的鸡。”陈玠说。

过去很长时间里,由于交通和产业用水紧缺的限制,产业较为零散,如今随着通村路、通组路的修建以及产业用水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云沙村的农业产业迎来发展机遇。

云沙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通过引领专业合作社的技术人员外出考察、调研,立足于长短结合的产业发展思路,在适合土地发展蔬菜、烤烟等“短、平、快”产业的基础上,还规划种植核桃、苹果等长期产业共余亩,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通过党支部领班合作社,我们可以与市场对接,选择高效的作物进行订单种植。其次,我们可以对接高端技术人才,既提高种植技术也让农户学到技术。同时,组织化方式得到提高,田间管理和基础设施维护得到保障。”陈玠说。

眼下,恒大援建大棚内的水果番茄已进入采收期。个大棚覆盖云沙和新发两个村的户贫困户,让贫困户保底分红的同时,还能提供就业岗位。

此外,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还将全村养牛户全部吸纳入社,并由合作社统一提供品种改良、疫病防治、饲草指导、市场化运作等公共服务,降低群众承担的市场风险,保障收入稳定。

长期外出务工的辛永超今年回到村里发展养牛,首批养牛12头。在加入合作社后,发展底气更加充足。“我打算明年把养牛规模扩大到50头左右,带动更多人一起发展。”辛永超说。

目前全村养牛达到多头,养牛户户均年收入能够实现1万元的增收。

如今,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在岔河镇17个村、社区已实现全覆盖,带动贫困群众户人实现抱团发展。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带动下,林下养鸡项目、能繁母牛养殖项目和软籽石榴、花椒、油茶、柑橘等经果林种植项目落地生根,同步实施的国储林和荒山造林等项目也在稳步推进。

“我们采取支部主导,群众自愿的原则,充分发动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通过资金、资产和扶贫项目等方式入股合作社,从而带动群众发展,增加群众收入。”岔河镇党委副书记李飞琴表示,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推广,将为村民争取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一批活力强劲的合作社、一份殷实厚重的村集体资产、一套高效管用的基层治理体系。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周阳

编辑顾野灵

编审李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5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