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抢救十年富民枳在野外灭绝后重生掌

白癜风得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809/9291394.html
掌上春城讯富民枳,昆明唯一以县市名称命名的濒危保护植物,年调查时,已经野生灭绝。为了拯救这一濒危植物,昆明市濒危动植物收容拯救中心历经近10年的不懈努力,现已在昆明市富民县基地回归种植株,实现了物种的原产地野外回归,有望实现自我繁殖,从而解除濒危状态。富民枳果实危机从野生灭绝到野外灭绝富民枳,又名野橘子,常绿小乔木,为云南特有种,云南省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也是昆明唯一以县市名称命名的濒危保护植物,作为珍贵的柑橘育种种质资源,其果实可入药,当地人称“止咳树”。相关文献资料记载,年,丁素琴等在云南省富民县老青山发现富民枳的新种。年调查时,还有10棵生长于富民县。年,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开展野外调查,富民枳原生地已无分布,属野生灭绝。年,昆明市濒危动植物收容拯救中心与富民县林业局联合开展了富民枳野生资源补充调查,富民枳已在野外灭绝。此次调查中,共发现从原生地移栽的野生种质资源(实施迁地保护的富民枳野生资源)15株,其中1株生长于老青山冬瓜林村村民龙德昌家,昆明世博园内有5株,老青山马鹿塘村村民韩德育家有3株,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迁地保护园内有6株,这些幸存的富民枳长势良好。由于富民枳野生资源快速减少,在云南省林业厅和科技厅于年12月联合编制的《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规划纲要(—年)》和《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紧急行动计划(—年)》中,把富民枳列入亟待开展拯救保护的“双二十”极小种群物种名录。造成富民枳濒危的原因有哪些?对此,昆明市濒危动植物收容拯救中心高级工程师高雪松分析,随着气候的变化,加上多年放牧、周边区域开垦等,造成富民枳原生地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加剧,生存环境恶劣,导致富民枳野生资源快速灭绝。此外,当年富民县发展柑橘产业,从原生地移栽了部分富民枳作为嫁接砧木,也是富民枳濒危的原因之一。富民枳的原生地距离村庄很近,又是放牧的必经之路,多年放牧致富民枳越来越少。此外,当地老百姓还用富民枳的果实来治疗咳嗽、用根治疗风湿,过度采挖入药也是富民枳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当地村民对富民枳保护意识不强,也导致富民枳野生资源急剧减少。工作人员为富民枳除草拯救回到原生地10年育一树从年开始,昆明市濒危动植物收容拯救中心介入富民枳的拯救保护工作。“通过查阅资料、调查当地实际情况、请专家论证,最后确定富民枳的野外原生地位于现在的龙马村委会冬瓜林干沟箐,生长于沟边10—20米范围内,所以,我们就选择了冬瓜林村干沟箐对富民枳进行回归种植。”高雪松表示,多年来,为拯救富民枳,该中心做出了诸多努力。年,昆明市濒危动植物收容拯救中心开始开展富民枳的保育生物学研究与种群恢复工作。年,该中心和富民县林业局在永定街道办龙马村委会冬瓜林村,建成富民枳回归重点试验区。通过创新“促进极小种群物种富民枳种子萌发的方法”,富民枳种子的发芽率超过85.37%,该方法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并已被受理。此外,专家们还探索出“濒危物种富民枳扦插繁殖方法”,实现了富民枳穗条扦插生根率达73.7%,移栽成活率在96.2%以上,突破了富民枳穗条难生根的技术瓶颈。同时,以富民枳带侧芽幼嫩茎段为外植体材料建立的“富民枳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方法”,使得增殖系数达到5—8倍,组培苗生根率达到73.1%,为富民枳组织培养并规模化生产苗木提供了技术保障。以富民枳近缘物种实生苗为砧木开展的嫁接繁殖方法研究,使嫁接成活率在89.2%以上,愈合性好、苗木生长正常。至此,已建立的富民枳实生繁殖、扦插繁殖、组培繁殖以及嫁接繁殖等育苗方法,不仅具有显著的创新性,而且为富民枳保育及种群扩大提供了苗木生产的技术支撑与保障。年至今,冬瓜林村已回归种植富民枳株,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储备苗木2万余株,富民枳种群有望实现自我繁殖,从而彻底摆脱濒危状态。高雪松表示,富民枳种群数量得到稳步提升,改善了种群数量稀少现状,为富民枳的研究保护工作提供物质和技术支持,也为其余野生植物的研究保护工作起到试验示范作用。未来恢复和扩大野生种群高雪松介绍,野生植物保存着丰富的遗传基因多样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80%的中成药和大部分保健品原料来自野生植物,全世界大约有30亿人口使用的医药产品来源于野生植物。富民枳的果实具有止咳、化痰、平喘等药用价值,是当地老百姓常用的自备止咳药。拯救富民枳这一物种,保护富民枳基因库,将使野外灭绝的富民枳重新回到原生地,并解除其濒危状态。这对云南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其他濒危植物的保护及解濒也具有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未来,富民枳的保护与拯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下一步,昆明市濒危动植物收容拯救中心将依托现有迁地保存资源,开展实生繁殖及无性繁殖育苗,恢复和扩大野生种群,扩大其种群数量,扭转濒危态势。此外,以就地保护为主,结合近地保护、迁地保护、回归引种和离体保存,使得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相结合,并改善和扩大物种生存空间。“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是一项技术性和业务性极强的工作,只有林业部门和科技部门紧密合作才能保证保护工作的科学有效。”高雪松表示,下一步,他们将继续加强富民枳的科学研究,落实科技支撑,不断增强保护效果,加大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免费提供树苗鼓励原生地附近村民种植等行动也在展开。★新闻背景云南已实施多个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项目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通报,经过多年持续努力,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年底,全省已实施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物种拯救保护项目多个,建设30个保护小区(保护点)、18个迁地和4个近地保护基地(园)、20个物种回归实验基地,受保护对象物种达52个。极小种群物种是指分布地域狭窄或呈间断分布,长期受到外界因素胁迫干扰,呈现出种群退化和数量持续减少,种群及个体数量已经低于稳定存活界限的最小生存种群、随时濒临灭绝的野生动植物种类。目前,云南有极小种群物种种,其中62种植物、50种动物。为保护极小种群物种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拯救现存物种资源,年,云南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和倡议“极小种群”保护,年又率先在全国启动了62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优先保护行动,年“生物多样性保护小额赠款项目——极小种群物种保护行动”在全国率先启动,成为云南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的重点和亮点。经过探索实践,云南省在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措施和保护管理模式方面取得较大突破,多个濒临灭绝的野生动植物种类得到有效保护,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呈现稳定增长趋势。亚洲象数量从头增长到头左右,滇金丝猴数量从只增长至只左右,西黑冠长臂猿、黑颈鹤等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群呈现稳定增长趋势。截至年底,华盖木、漾濞槭、巧家五针松等20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繁育人工种群10余万株,回归0多株,迁地保护的壮丽含笑、华盖木、滇桐、云南金钱槭、萼翅藤、富民枳、漾濞槭等已开花,部分种类能正常结实。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张小燕图片:昆明市濒危动植物收容拯救中心责编:李冬雨编审:吴晨萍终审:李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6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