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经过数天的激烈角逐和专家评审后,第二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决赛团队名单正式揭晓,一共有4支战队脱颖而出,分别为喜柿Hamato、番茄快长TomaGrow、农圣大脑Horti-AI和智茄CyberTomato团队。
评委及科学顾问阵容堪称豪华
据了解,“第二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是由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联合拼多多共同主办,联合国粮农组织和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提供技术支持,云南省农科院提供本地支持。此次大赛评委及科学顾问团队的阵容堪称豪华,评委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担任组长,并汇聚了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国粮农组织、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等国内外数字农业领域的诸多顶级专家。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参赛队伍更加年轻化,数百名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报名参赛,最终有15支团队超过名青年科学家进入初赛。其中,大部分参赛队伍的队员为90后、95后,甚至不乏00后的身影,年轻一代的农研工作者开始崭露头角。
在此次大赛上,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文康农(CarlosWatson)表示,“多多农研科技大赛”为全球青年科学家提供了一个实用的平台。“通过应用创新技术,为农民探索出一套基于实践、降本增效的技术模型和解决方案,促进可持续农业转型。”
90后农研人奔赴田间地头
在去年的首届农研大赛上,来自全球农业数字化领域的青年才俊,共同探索了如何利用技术提高草莓的产量。今年的赛事依然注重科技实践,倡导把科研技术从研究所移植到田间地头。
为期两天的线上路演中,全球15支团队集中展示了“科技种番茄”的多种技术方案。来自全球不同领域的科学家组成评审团对参赛团队进行打分,考核包括团队背景、落地可行性、技术推广性、方案前瞻性、答辩思路等多个维度。
“看到许多有着不同背景的青年才俊通过参加多多农研科技大赛来展现实力,我们感到非常鼓舞。”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评审组成员李道亮说道,“我们希望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打造成一个重要的平台,让这个行业的每个人都能齐心协力,共同引领农业现代化。”
荷兰驻华大使馆农业参赞武田富(WouterVerhey)表示,“大赛聚焦于智慧和可持续农业方面的创新,将激发农业领域的创新,推动行业向前发展。”
最终,根据统计后的成绩,喜柿Hamato、番茄快长TomaGrow、农圣大脑Horti-AI和智茄CyberTomato4支队伍进入决赛。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入围决赛的4支团队,90后、95后成员占比约80%,年轻一代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已经成为大赛的主力军。
本次大赛中,全球15支战队竞争激烈,喜柿Hamato最后凭借综合成绩荣获初赛第一名。据了解,喜柿Hamato主要由来自浙江大学的学者牵头组成,拥有新型植物传感器、人工智能算法、农业物联网、作物生长调控、环控技术等众多学科交叉领域的专业知识储备,以及多篇等行业顶尖的SCI论文和72项国家专利的支撑。
番茄快长TomaGrow则是一支年轻的跨学科团队,由北京极星农业牵头,以及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研究人员组成的“产学研”一体化团队,团队不仅拥有植物科学、数据科学和算法知识领域的前沿专家,并且具备丰富的番茄栽培经验和优秀的商业化能力。
农圣大脑Horti-AI是一支具有科研背景的团队,成员来自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江苏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院校。团队成员具有控制系统、人工智能、番茄种植农学多方面专业配置。
智茄CyberTomato是一支中国农业大学牵头的多元化背景团队,理念是“科技兴农”。团队由中国农业大学的副教授牵头,成员包括了中国农业大学的博士生、种植企业的研发人员和互联网公司工程师等。
推动农业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
初赛结束后,进入决赛的4支队伍将在近期奔赴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的“多多农研基地”,进行为期6个月的番茄种植决赛,并在番茄的产量、品质、环境影响,以及算法策略、商业可行性上展开全面比拼。
喜柿Hamato表示,他们会采用一种创新性高效番茄种植方案,利用温室传感器和植物传感器实时判断植物的生长状态,并有效运用补光技术促进番茄生长发育,最终实现“中国化、智能化、标准化、高效优质和低成本”的目标。
据TomaGrow团队透露,他们会将多年来的种植经验设置为“规则”,高产量、高品质作为“胜利条件”,高能耗作为“惩罚”。通过AI增强学习,寻找番茄在达到“胜利”的过程中,所能采取的最优路径。同时,团队强调“绿色农业”,会在比赛过程中精确水肥管理,提升能源利用率并减少污水排放。
这也是“多多农研基地”迎来的第二批农业科研团队。去年,全球青年科学家们利用作物生长模型、卷积算法等AI技术,成功在农研基地培育出“科技草莓”。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技术将草莓产量提升了.32%,且投入产出比平均值高出传统方式75.51%。
值得一提的是,上届比赛中有两支决赛优胜的参赛队伍已开始探索商业化应用,为未来农业科技应用和服务,探索出更多的解决方案,将科研成果应用在更广袤的田间地头。
这其中就包括来自云南本土的参赛队伍“智多莓”。他们研究将神经网络算法、图像识别等多种技术,与农科院专家的经验结合,输出一套数字化的草莓种植方案。就在比赛快进入尾声的时候,“智多莓”队长程飚和团队成员一起注册了智多莓公司,将比赛探索出的算法模型、水肥控制方案和自研硬件设备等进行商业化开发,提供给全国的草莓种植户。
去年11月起,程飚和团队在昆明市古莲村启动了第一个商业化项目“社区种植者支持计划”,由智多莓投资建设数字化农业服务工作站,在田间地头的一个20多平方米的小型集装箱内,装进了自动化施肥和种植决策系统,预计可以服务周边亩左右的草莓园。
作为农业生产大国,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农业传感器、农业模型和核心算法、智能农机装备等核心关键技术,还需要坚持创新和突破。
拼多多作为国内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农业科技领域的投入。此前不久,拼多多宣布投入亿元正式设立“百亿农研”专项,并由董事长兼CEO陈磊担任一号位。
据拼多多高级副总裁朱建翀介绍,“百亿农研”专项不以商业价值和盈利为目的,致力于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科技普惠,以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劳动者进一步有动力和获得感为目标。其中,“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即是“百亿农研”专项今年落地的重点项目之一。
“当前,我国的劳动力人口以及农业研发型人才都存在很大缺口。”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道亮透露,在我国从事农业劳动的一线劳动力普遍年龄在55岁至60岁之间,80后农民占比不足5%,推动农业数字化已经成为一个急迫性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评审组组长赵春江表示,在去年的农研大赛上,我们欣喜地看到了诸多青年农业科学家们扎根在田间地头,从算法、生产模型、种植实践等角度,进行了很多具有前瞻性的创新与尝试,形成一批实用性强的技术方案。
“我们应把握时代机遇,坚持科技自主自强,围绕智慧农业所涉及的核心关键技术,下力气攻关,努力实现自主可控,提高国产核心技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赵院士说道。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朱婉琪通讯员柯步彭来摄影报道
责编顾庆华
校对朱丽
编审李荣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