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注: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深入种植大棚查看草莓母苗长势情况
稿源:河北新闻网记者:陈宝云编辑:小关
摄图:河北日报记者陈宝云摄
“这可是块宝地,空气清新,昼夜温差大,培育的草莓苗发病率极低,卖出去的苗个顶个壮实,结出的草莓,更是个大味美。”老冯笑着说,去年,通事营村的草莓苗卖到全国十多个省市区,销售额突破万元。通过土地流转、务工等方式,为村民增收25万余元。乡亲们还给老冯一个新头衔--“编外村民”。
“哒哒哒”,通事营村手工业扶贫微工厂内,脱贫户窦淑春正熟练操作缝纫机,为客户赶制最后一批工装。“三年前刚来时,一天缝不上几件,每月保底工资元。现在轻轻松松几十件,每月至少元。”从过去墙根下晒太阳,没事了打麻将,到如今兜里心里都充实,窦淑春话里话外溢着幸福。
●图为工作队队长田耕(左)和村党支部书记李东洋(右)在手工业扶贫微工厂了解服装加工产业发展情况。
“十几个姐妹个个技艺高超,好手艺赢得好口碑。”扶贫微工厂负责人辛玉芹说,上批订单没做完,为布娃娃制作外衣的新订单又接踵而至。“这订单今年都干不完。”
“田队长,我今年打算再养些柴鸡,把食品厂的下脚料变废为宝。”走进村里的粗粮加工厂,负责人李金林正和驻村工作队队长田耕商议下一步发展规划。
不到40岁的李金林常年在县城从事粗粮加工行业,年,他决定回村建厂创业。眼见厂房建了大半,疫情打乱了他的计划。“合伙人撤资了,我又摔伤了腿,后续资金没着落,厂子眼看就要黄。”李金林感慨道,在他心灰意冷之际,田耕主动上门,拿着自己20万元的积蓄和借来的10余万元,帮他渡过难关。
通水通电通路,联系冷库补贴,在工作队和各级各部门的帮助下,年,李金林的杂粮加工厂开门营业。纯粮制作,不添加任何防腐剂,煎饼、莜麦面、千层饼、馄饨皮……本着质优价廉、薄利多销的理念,通事营村的杂粮产品不仅进入承德各大商超、农贸市场,还走进北京市民的餐桌。
去年,粗粮加工厂营业额达到万元,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40多个,年发放工资约60万元,成为全村带富能力最强产业。
“除了粗粮加工、草莓种植和服装加工外,我们还扶持培育了佳龙肉牛养殖场。目前,肉牛存栏量已达多头。”田耕说,从脱贫攻坚的“产业扶贫”到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充分说明只有发展好富民产业,才能解决制约农村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动力。
●图为通事营村村民闫海生正在肉牛养殖小区内喂食肉牛
“富民产业多点开花,让百姓有了实实在在的收获。通事营村人均纯收入从年的0元,增加到年的1.2万元,村集体收入由零增加到14万元。”通事营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李东洋说,下一步,村“两委”将和驻村工作队一道,苦干实干接续奋斗,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在夯实发展基础的同时,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技术、保障产品质量,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助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走好走稳走实乡村振兴之路。
来源:河北新闻网
图源:河北日报记者摄
版权说明:本号主要发布乡村振兴产业规划中心的原创图文及视频资讯,并提供相关政策法规讲解,欢迎阅读分享,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另有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本号立场,感谢作者辛勤创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