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动模范纪荣喜带队的“纪荣喜劳模工作队”在为草莓定植做前期准备工作。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家团队为此次比赛准备的“章姬”草莓幼苗。
艳九天巾帼队、纪荣喜劳模工作队、圣野浆果富民队等顶尖农人队伍在比赛基地内。
智多莓队队长程飚与专家交流。
参赛队伍安装的设备。
艳九天巾帼队的孙郁晴,正在比赛基地中准备草莓定植用的基质、肥料等物资。
一边是顶尖农人,一边是青年科学家,这场“传统种植”和“AI种植”的PK最终将带来哪些启示?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龚元石说:“希望最大的赢家是未来的农业从业者和未来的中国农业。”
---------------
54位选手组成的8支队伍,4支是由国内草莓种植大户组成的顶尖农人队伍,4支是由国内外跨学科青年科学家组成的AI队伍;他们中有60后与90后,年龄相差近30岁。
7月22日,第一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决赛在昆明启动。此后的余天里,8支队伍将在昆明富民县国家高原云果产业园内,用“农人经验”和“人工智能”对高原草莓进行“人机”种植竞赛。
不过这次比赛没有输和赢,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龚元石说:“希望最大的赢家是未来的农业从业者和未来的中国农业,以数字化农业来促进减贫。”
年轻人正在离开农业?
今年上半年,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李道亮一直在研究“无人农场”。“原来感觉(到)无人农场(阶段会花费)很长时间,但这次疫情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什么都能停,农业不能停,农业停了就没有吃的了。”李道亮说。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小时候所有农活都干,我们下一代人的农民不会再像以前一代人吃苦耐劳了。”在他看来,农业是个充满矛盾的领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离开它,以年轻人为代表的劳动力流失,造成了土地撂荒现象的加重。落后的生产方式与较低的经济效益,让农民对农业不再留恋。而与此同时,国家对农业的扶持政策,以及5G、AI、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对传统生产模式效益的提升,又让更多人看到了潜在的商机,想要进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农业农村部农业物联网重点实验室主任何东健也指出,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促使从事农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农业人口约4.8亿,而从事农业劳动的只有1.9亿。“农业从业人口老龄化严重。未来谁来务农?”何东健说。
资料显示,小农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组织形式,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年全国2.07亿农业经营户中,小农户的占比为98.1%。同时,公开的资料也显示,年,全国50亩以下的农户有2.2亿户,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80%。
“发展智慧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之路。”何东健说。
6月15日,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指导下,拼多多和中国农业大学发起了第一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以高原草莓种植为样本,以期通过青年农业科学家和顶尖新农人间的交流协作,探索出一种有效的可落地的智慧生产解决方案。
据多多农研科技大赛组委会负责人兰克介绍,大赛招募启动后,超过40支队伍报名参加大赛,17支队伍、名队员进入初赛。参赛队伍以远程视频形式进行了初赛答辩,最终AiCU队、智多莓队、NJAI.莓队、CyberFarmer·HortiGraph队4支年轻的科技队伍胜出,他们与来自江苏句容、辽宁丹东、安徽长丰等中国草莓十强县的4支全国顶尖农人组成的队伍将在余天里,进行“人工智能VS顶尖农人”的草莓种植决赛。
云南有生物多样性的优势,由此,这次决赛的基地设在了昆明富民县国家高原云果产业园中,这是一个具备标准自动化环境控制系统的独立温室,它的种植形式“没有十分前卫”,与国内一些已尝试无人化智能生产的农业基地相似;参赛者认为,比赛基地“摆脱了面子工程”,“从可持续性来看,更接近未来”。
两代农人的代沟
在圣野浆果富民队带头人、辽宁省人大代表马廷东看来,这次大赛强调智慧种植解决方案在实际生产中的效果,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