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和黄家畲废旧矿址变富民景点天目新闻

全国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50922/4699918.html

白云缭绕,山泉奔流。

越过层层叠叠的梯田群,行至千年古老村落——黄家畲。

这个建于宋咸平年间的小山村,又名丰嘉源,坐落在海拔米的半山腰。

一下车,迎面而来的是清新的空气。这里山峰雄浑俊美,古树葱茏清幽。村内至今保存着庞大的古建筑群、银矿遗址和古桥文物,虽历经岁月沧桑但风貌依旧。

每个周末的黄家畲,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络绎不绝,“村里的民宿一个月前就预定一空了……”村委会主任刘明富道出了黄家畲深受青睐的原委:村里吸引游客的除了美景和空气,还有深厚的千年银矿文化。

一块石碑见证文化遗址历史

位于云和县崇头镇的黄家畲,文化底蕴深厚,远近闻名。曾先后被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中国地理》等栏目报道。年5月,云和银矿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家畲境内至今存留有明代银坑洞群、矿石搬运古道、天顺二年“银官局”、冶炼遗址等云和银矿遗址组成部分,还保存有粉碎银矿石的石磨、石臼等文物。

走进黄家畲银矿展示馆,陈列柜中展品琳琅满目。一楼是银矿展示区,当地村民的银首饰被一一收藏在此。有手镯、帽花、耳环、发簪、围裙链、项圈等,两侧是矿工挖矿的工具,以及不同矿洞挖出的银矿石。

立于展示馆正中间的是一座不规则形状,花岗岩质地的“百无禁忌碑”。

村委会主任刘明富介绍,该碑是迄今为止浙江境内见证明代浙南山区曾广泛创设银官局的唯一明确的实物证据,也是推断黄家畲附近诸银坑洞形成年代的重要依据。

85岁的老村委会主任刘明乾讲述了黄家畲银矿洞的发现情况。

年6月,黄源变电所施工,在黄家畲挖出了明朝天顺二年钦差内官竖立的“百无禁忌碑”,刘明乾亲眼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碑的正面刻着“普庵菩萨在此百无禁忌,钦差内官阮料在於黄家畲坑管采办煎销课,银官局,天顺贰年六月为”,上方则刻着“南无阿弥陀佛”。

“百无禁忌碑”的出土,记录了云和银矿遗址在云和正式开采的确切时间和当时开采的管理机构。据《云和县志》记载:明朝天顺二年(),朝廷曾派钦差大臣内官阮料,监管黄家畲坑银场、督办银课,并在云和黄家畲设立银官局,当地俗称“太监局”。

专家认为,这也恰恰证明了云和黄家畲正是明代银官局的所在地。

一座银矿见证昔日繁华

黄家畲村是浙西南银矿主要开采地之一。银官局设立后,管理机构征募矿头、矿工开展生产,每年向朝廷缴纳额定的银数。据记载,云和县制,也是为便于银场管理,于景泰三年(公元年)设置的。当年,镇守浙江的兵部侍郎孙元贞以浙南各县“幅员辽阔,边远山区,政府鞭长莫及”为由,奏请朝廷:析丽水县西隅浮云、元和二乡设云和县。云和银矿的开采冶炼在明景泰前后延续了一百多年,银矿给云和带来了一时的繁华与荣耀。

鼎盛时期,仅田坑、黄家畲两地就有大小银坑三十六处、九九八十一洞,黄家畲吸引了近万名矿工在此居住生活,附近就有九个村一千多人从事选矿炼银。

刘明乾介绍,他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听长辈们讲过很多关于银矿洞的故事,也曾因为好奇,跑到黄家畲村南山遗存的银矿洞群玩。矿洞深浅不一,险象环生。

至今,当地村民家中还保存着粉碎矿石的大石磨;在菖蒲砻、回龙山、兰蓬等十多个地方发现旧矿井,包括赤石“龙儿洞”也发现早年遗存的矿石和大量冶炼后的矿渣。这些银冶遗址、银垄、银坑、银洞岗、银坑坳、“银王墓”等一系列文物,及流传在这一带的“银王”杨广三的传说,都极有力地佐证了云和银矿开采史。

厚重而悠久的历史、背后众多的故事,让黄家畲增添了些许神秘的色彩。

明初丽水银产量居全国之首,而云和县是银矿开采的重点地区,当地银矿主脉分瓯江南、北两处。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证实,云和县境内现存银冶遗址50多处。

如今,在矿洞洞口,人们可以看到非常狭小的入口。村民介绍,当时开挖的时候全部是人工,为了节省劳动力,根据矿脉的宽窄,宽的洞口大,窄的洞口小。置身其中,依然能感受到当年银矿发展如日中天般的繁忙。

采矿要挖土30米至60多米深才能找到矿,银矿的矿床在土里藏得很深,纵横如树枝,所以采矿者得分成若干小队来横挖寻找。为了避免矿道倒塌毁坏,采矿者还得用木板支撑洞顶口和矿道壁。采矿时,需要打着小灯笼来照明,采用“火爆法”与“锥凿法”斫取矿石。

挖出来的银矿砂用斗量后,得先进行手选、淘洗,然后才能分给冶炼工人入炉去炼。

具体提炼的方法得看银矿石的成分。比如,从含铅矿中提炼银的方法叫“灰吹法”,具体做法是:先把矿物在炉中熔化成团,冷却后放入一个叫“虾蟆炉”的炉子里,继续加热熔炼。等到熔化时,铅沉到炉底,这样就提炼出生银了。

展示馆展示的当年人们如何开采银矿,生产银矿的过程,以及矿工生活的场景,让人感受到昔日的劳动工人的艰苦奋斗。

废旧矿址变富民的景点

“银矿”已成历史,云和县崇头镇政府下足了功夫,将废弃“银矿”变身为富民“金矿”。

崇头镇人大主席林华勋介绍,年,黄家畲被列入省级第五批历史文化村重点村以来,各级政府部门为黄家畲村投入多万元,完成了银矿博物馆、水碓坊等项目改造,千年古村落再现新魅力。下一步还将着手银矿文化开发冶炼过程的还原展示,让更多的游客参与到其中来。

以旅游带动经济发展,依托旅游产业带动当地村民富起来,让好山、好水、好生态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黄家畲,正将千年废“银矿”文化变身富民“金矿”。

近年来,黄家畲村还利用高山生态资源做好避暑纳凉文章,推进优质生态产品价值的有效转化,逐步形成以“高山避暑、农耕体验、文化探寻”为主要内容的养生、养老产业体系,凭借着优越的“生态红利”和浓厚的传统文化,迅速吸引了上海、江苏、杭州等城市人的目光,游客们纷至沓来。

黄家畲村的农家乐从无到有,截至目前已拥有农家乐民宿16家,床位多张,仅年6月至9月,接待旅客约6万人次,综合营收万元,成为黄家畲村重要产业支柱,并初步形成了农家乐民宿避暑旅游品牌。

(原标题《云和黄家畲:废旧矿址变富民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1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