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阳达浒镇富民路上豆菽飘香蛙声阵阵

人民网长沙9月23日电浏阳市达浒镇金石村种植的余亩大豆喜获丰收,毛豆荚平均亩产达斤。近半个月来,近60名村民每天忙着摘毛豆荚出售,多的时候上百人,田间地头一片欢笑,好不热闹。

近年来,达浒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保障,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创新土地流转实践等方面下功夫,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从“破零”向“壮大”转变,全镇7个行政村中,有3个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今年有望突破20万元。

农业种植结构“调”出共赢格局

据了解,金石村大豆实现调整和增收“双丰收”是达浒镇各村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推行经济作物种植,走稳走实集体经济增收路的一个缩影。

年初,金石村化桥、湖岸等几个村民小组近80户村民遇到了难题,经过浏阳市农业专业部门检测,余亩世代种植水稻的农田重金属超标,要进行种植结构调整,接下来好几年内不适合种植水稻、叶类蔬菜等。

“农民的土地不能浪费一分一毫”,面对难题金石村党总支部书记孔劲松说这是当时他的第一想法,“不种水稻,一般的蔬菜也不能种,那就种能种的,还得让大家增收。”

经过细致地开展土壤、气候特性等方面普查,最终支村两委商议决定,带领村民在这片暂时“不合格”的土地种起大豆、油菜为主,瓜果类蔬菜、饲料玉米为辅助的经济作物。

从种植到丰收,该村采取“两集中”,首先村委把涉及调整的土地都承包过来,由村级统一调配种植,再充分集中未外出打工的村民和贫困户参与种植、销售全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集体经济“集体干”。

“今年豆荚每亩可产0多斤,现在市场出售大概两元,全部售出可增收30余万元,其中近二十万用于发放工资和土地入股分红,收完豆荚就要筹备种植油菜。”孔劲松介绍道。该村50多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老彭,参与种植现在又在采摘,上半年在大豆地里,他已经收获了近元的收入。

土地流转“转”出现代农业活力

“虽然年初以来受疫情疫情影响,只保守放了80余亩蛙苗,相对去年收益有所减少,但现在政策明朗,而且拥有水源方便、村民配合、村级服务周到这些有利条件,我这个蛙还是养得前途乐观。”该镇金田村去年引进的稻蛙套养基地项目,深耕奇种养合作社负责人汤楚珂说道。

从去年年8月开展此项目,一年多时间,他的稻蛙套养已收到30万元效益,去年给35户农民发放土地入股保底分红6.9万元,也给村级增加了服务性集体经济收入。该合作社能迅速承包到水源便利、交通有优势的稻田,短时间迅速推进稻蛙套养基地项目,得益于金田村党总支这个土地流转“中介组织”。

几年前,村里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村里种稻谷的开始由双季改成一季,还有些实在没人力种植的就无年租将土地流转给了少数在家的农民,代种、连片种植经济作物等方式,让部分村民取得了一定收益,但收益和受众面都甚少。该村利用大部分农田进行土地整改的契机,对整改后的土地进行规范流转。

村党支部一方面服务好村民,做好政策咨询、规范操作程序及流转价格体系,切实保障村民利益,提高了村民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服务好合作社、种植大户,做好业务指导、信息收集、土地流转档案管理等服务工作,推动大规模连片种植,实现规模效益,村党组织成了村里土地流转的最强“中介”。

“村里余亩土地现在由村级统一调配流转,村民能获得稳定的入股分红,增加50余名长期劳作岗位,烤烟、玉米、水稻也实现了规划种植,从原来的‘入不敷出’,每亩增加收益近元。”金田村党总支部书记汤代其介绍到,每年该村通过土地流转可稳定获得经营性收入近8万元。(涂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5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