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提到
武平从山水中找优势,
在绿色发展上下功夫,
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走出了一条绿色富民路。
……一起来看报道详情↓↓↓↓↓↓“要不是林改,这山早被‘剃了光头’。”雨后的捷文村云雾缭绕、空气清新,望着眼前连绵起伏的青山和群山间的美丽村落,73岁的李永兴感慨万千。
位于“中国林改第一县”福建省武平县的万安镇捷文村,曾经与中国许多山区一样,存在“乱砍滥伐难制止、林火扑救难动员、造林育林难投入、林业产业难发展、农民望着青山难收益”的“五难”问题。由于产权归属不清、主体经营错位、机制不灵活、分配不合理,农民耕山育林积极性低。
福建省武平县万安乡捷文村是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策源地。张斌摄“拿斧头的比拿锄头的多,谁想要钱了就上山砍几棵树拿来卖,滥砍滥伐现象严重,管也管不了。”曾当过捷文村党支部书记的李永兴说,当年,守着多亩林地,户村民却依旧过着穷日子。
年,一场被誉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中国农村又一场伟大革命”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从武平拉开序幕。捷文村成为“全国林改策源地”,率先分山到户。
在雨水的润泽下,武平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呈现出别样美景,如一幅山水画。张斌摄“自打有了新林权证,乱砍滥伐就绝迹了。”李永兴对记者说,自家的林,林农看得紧,树龄长经济价值也高,该怎么砍,林农也算得精,再也不像过去那般先砍再说了。
林改改出了好生态。20年来,武平完成植树造林约86万亩,拥有了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武夷山国家森林步道武平段、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三张国家级生态名片。目前,该县森林覆盖率达79.7%,林木蓄积量达万立方米。
捷文村“我有青山”主题馆内展示了捷文村村民领到的全国第一本新版林权证。张斌摄当年领到了全国第一本新版林权证的捷文村村民李桂林告诉记者,当初分到亩林地,现在经营权流转出百余亩,每亩每年都有收入。
如今的捷文村,生态环境优美,老百姓从“靠山吃山”转变为“靠山富山”。年从城里返乡的谢春荣,靠着自家的亩林地发展林下经济,在年脱了贫,一家人住进了小洋楼。
得益于林改,武平县石燎阁蜜蜂科普基地已发展成为集养殖加工、科研开发等于一体的科普基地。张斌摄在自家的林地上,谢春荣种了上百亩紫灵芝、60亩草珊瑚、5亩猕猴桃、5亩百香果、2亩木通等林下经济作物,还养了三十多箱蜜蜂。“林子长得好,林下的产出就多,年净收入10万元(人民币,下同)左右。”
得益于林改,武平县梁野仙蜜养蜂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钟亮生经营的石燎阁蜜蜂科普基地,已发展成为集养殖加工、生产销售、科研开发、现场教学、研学实践于一体的科普基地。他说,林改前,有句口号叫要致富都上山去砍树,一箱蜂大概就产七八斤的蜜;林改后,大家都把林子保护起来,山里面的蜜源也越来越好了,一箱蜂可产出20多斤的蜜。
近年来,捷文村引入融趣森林魔法研学基地,推进研学活动开展,打造自然教育研学旅游项目。张斌摄立足林改带来的生态优势,武平县不仅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林产品精深加工,也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研学旅游。年该县接待游客.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4.6亿元、同比增长65%。
好生态带来好发展。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的武平县,擦亮生态底色,加快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和辐射,吸引越来越多好项目前来落地。
捷文村千亩灵芝基地上种植的灵芝。张斌摄“武平山清水秀,投资环境特别好,我们有信心在这里扎根,做强做大。”汉龙光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玉杰说。武平抓住粤港澳大湾区新型显示产业外溢的机遇,现已集聚以新型显示为重点的信息产业企业9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2家。
用武平县委书记张丽华的话来说,这个山区县从山水中找优势,在绿色发展上下功夫,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走出了一条绿色富民路。
来源:中国新闻网、武平发布
▼往期精彩回顾▼
风雨同舟防汛同心丨刘龙虎:退伍不褪色,初心筑堡垒风雨同舟防汛同心丨梁汉华:“纵使腿脚不便,防疫、防汛我也要站在一线”风雨同舟防汛同心丨连琴凤:巾帼展风采,担当平风浪,哺乳期妈妈坚守防汛一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