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集里,我们介绍了彝族的辉煌历史进程中,先秦汉时期的彝族;这一集,我们来说说秦汉时期的彝族前半部分。
先来看巍巍夜郎国。西汉时期,中国西南地区出现了数十个大大小小的地方民族政权,在这些地方政权当中,夜郎国势力最强大、疆域最广阔。
夜郎国最早见于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当时的夜郎国地处今云南、贵州交界地区,势力范围以毕节地区为中心,北连昭通、四川,西北达云南曲靖、宣威、会泽一带。
夜郎国建立的时间,史书中没有记载。司马迁记载夜郎国的时候,夜郎国已成为西南夷数十个部落王国中最强大的一个,说明夜郎国早已存在。夜郎国是汉王朝的一个属国,曾接受汉王朝授封的王印。公元前年,汉武帝平定西南夷,夜郎国的历史到此结束。
夜郎国的主体民族,有学者认为是百越族群中的僚人所建,现在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认为,夜郎国的主体民族是彝族,夜郎国是以彝族为主体建立的地方民族政权。
在滇池沿岸有个古滇国。古滇王国也是西汉时期在今昆明滇池沿岸建立的一个强大的地方民族政权,司马迁的《史记·西南夷列传》第一次记载了古滇国的情况。
汉武帝时,西汉王朝为了经营和开发西南夷地区,曾在西南夷地区设立了犍为郡、牂牁(zāngkē)郡、益州郡、越嶲郡等4郡;滇王附汉,汉王朝赐授滇王之印,古滇国成为汉王朝的臣属,由中央王朝管辖。
汉王朝以滇池地区为中心建立的益州郡,郡治在今晋宁县。益州郡下辖24个县,范围遍及滇中、滇西、滇东南及滇北,其中的12个县是以彝族为主要血缘联系的聚居区域。
这12个县是:连然(今晋宁、呈贡、安宁)、俞元(今澄江、江川、玉溪)、双柏(今易门)、谷昌(今昆明)、秦臧(今罗茨、富民、禄丰)、味(今曲靖)、同劳(今陆良)、建伶(今昆阳)、铜濑(今马龙)、昆泽(今宜良)、牧靡(今嵩明、寻甸等地)。
年在晋宁石寨山古墓群中,出土了大批古滇国青铜文物,还出土了汉武帝赐赠的“滇王之印”,说明历史记载与实际相符,石寨山古墓群是滇王族之墓。
古滇人创造了璀璨辉煌的青铜文明。关于古滇国的主体民族,有人认为是傣族,有人认为是白族等。现在大多数专家学者根据大量的考古发掘资料证明,古滇国的主体民族是彝族,古滇国是以彝族为主体建立的地方民族政权。
还有,东汉时期的哀牢国。哀牢国是西汉末东汉初在今天保山、大理一带建立的一个地方民族政权,哀牢国因地处哀牢山而得名。
考古资料揭示,远在新石器时期,哀牢山地区就有了人类居住。随着历史的发展,居住在哀牢山地区的土著先民,融合南下的氐羌部落和春秋战国时期彝族六祖中的武部和乍部等部落,形成了两汉时期的哀牢地区主体民族昆明人。
西汉末东汉初年,分布在滇西哀牢山地区的昆明人建立了哀牢国。公元69年(东汉永平12年),哀牢王柳貌率其所辖的55.37余万人归附东汉中央王朝,东汉王朝分封哀牢土著君长为哀牢王,在郡太守之下管辖哀牢部落。
东汉显宗时期,东汉王朝在哀牢国所属范围内建立哀牢县和博南县,又把益州郡所辖的不韦、嶲唐、比苏、叶榆、邪龙、云南6个县划出,与新设置的哀牢和博南2个县,共计8个县合设永昌郡。
当时的永昌郡约有人口万,在东汉个郡国中人口数量位居第二,说明永昌郡内各民族先民的经济社会高度繁荣发展。
哀牢国是秦汉时期昆明人的后裔建立的地方民族政权;哀牢国的主体民族是昆明族群后裔,是唐代南诏国主体民族乌蛮蒙氏的祖先,也是今天滇西地区彝族的先祖。唐代南诏统一六诏后,哀牢最终被南诏包容而消失。
这里,我们来了解一下最早陆上国际大通道——西南丝绸之路。
公元前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在今阿富汗北部见到了来自四川的蜀布和邛竹杖,才知道中国西南地区早就存在着一条自成都经云南通往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国际大通道:自蜀——身度(印度)的道路,这就是著名的西南丝绸之路。
西南丝绸之路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五尺道,二是灵关道,三是博南山道。主要经过滇东北、滇北、滇中、滇西等地的彝族聚居区,它的大体走向是从四川成都开始,在川、滇之间分为东西两线。
东线叫五尺道,最早开凿于秦汉,因道宽为秦代的5尺而得名,五尺道从成都出发,经宜宾进入云南盐津、昭通,过曲靖、昆明、楚雄后到达大理。
博南山道是两道汇合过澜沧江后到今天保山的道路,因途经博南山而得名。博南山开通后,从大理经保山、腾冲过缅甸北部到达印度东部的川滇印道,就成了中国联系南亚和西亚地区重要的陆上通道,为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和西亚的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发挥着重要作用。
西南丝绸之路是秦汉时期分布在西南地区彝族等民族共同开辟的,是中国最早开辟的陆上国际大通道,比中国北方丝绸之路要早60年。
好了朋友们,秦汉时期的彝族前半部分我们讲完了。下集继续介绍秦汉时期的彝族后半部分。感谢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