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民县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叫响乡土区域品

品牌经济是以品牌为核心整合经济要素、带动经济发展的高级经济形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品牌农业的发展。近年来,在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便捷的交通赋能之下,富民县不仅打造了樱桃、杨梅、苹果、茭瓜等多个高原特色农业品牌,还把特色农业和休闲旅游结合升级,农旅融合稳步发展。但随着不断纵深推进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品牌不强、品牌少、区域化品牌建设滞后等也成为富民县农业发展中不可规避的问题。

今年,富民县从乡村振兴的“五大振兴”中找到组织振兴这一发力点,以党建引领农产品品牌区域化建设,大力实施品牌强农,以品牌农业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品牌促振兴一张蓝图绘制“富民经”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走质量兴农之路,要突出农业品牌化,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

富民把品牌化建设定位为推动全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撑绿色农业做大做强的重要路径。

“农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重要性,所以推进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对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优化农产品结构、推进农业提质增效都是至关重要的。”富民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今年初,富民县出台《富民县农产品品牌区域化打造促农民增收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成立由县级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农产品品牌区域化打造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工作推进。要求各镇(街道)党(工)委、人民政府(办事处)及县级各成员单位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把农产品品牌区域化打造促农民增收行动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强化组织领导,责任到人。

《方案》从提升农业主导产业规模化发展水平、建设“绿色食品品牌”生产基地、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品牌的组织认证、加强农业品牌营销五大方面,又细化出引导培育创建农业品牌、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五个具体工作,在县农业农村局等单位的牵头下,各镇(街道)紧锣密鼓地开展工作。县委、县政府目督办将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制定农产品品牌建设考核办法,强化考评,从严管理,并建立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长效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农产品区域品牌创建工作能力和水平。

随后,多次组织开展专项工作会、专题研讨会,找准制约全县农产品品牌化发展的突出问题,列出问题清单,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责任。通过调研走访、宣传,调动各类经营主体参与农产品区域品牌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幅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质增效为目标、立足富民特色农业优势的农业发展蓝图绘制成功。富民正以此为出发点,塑造富民品牌特色,增强富民品牌竞争力,加快构建现代农业品牌体系,全面促进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助推富民高原特色农业产业蓬勃发展。

特色变品牌推进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

不久前,在富民县涉农企业、合作社的一次座谈会上,工作人员对《方案》进行了详细说明。“我们在行业内有一定知名度,现在县里又出台了针对性这么强的好政策,我们相信,未来我们的品牌会更响亮。”云南鸣丰鹅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沐晓伟在会后信心满满地说。

作为富民本土企业,10年的发展让企业逐步成为集鹅业养殖、餐饮连锁经营、鹅附属产品开发和科技示范的农业龙头企业。企业发展壮大这些年,也带动了罗免镇80多户以及周边乡镇多户村民养鹅致富。企业的稳步发展,也让罗免镇有信心把鹅产业作为全镇产业兴镇的重要一环:除了特色林果,罗免镇今年将以“云南垦业畜禽有限公司”和“向天歌”为龙头,推动畜禽养殖业向优势产业集中,加快畜牧业品牌发展。

农业强不强,关键看品牌。不只是罗免镇,不只是鹅产业,今年富民将做足“特”字文章,推进优势特色产业扩规模、调结构、树品牌,形成区域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让品牌成为富民优质农产品和区域特色产业的代表性符号。建设“绿色食品品牌”生产基地,走特色化路,打好差异化牌,加快实施优势农产品“一村一品”区域布局,打造形成一批有规模、特色鲜明、产业水平高的专业“蔬菜”“林果”“畜牧业”村;推进特色水果“一县一业”、农业产业强镇创建,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在主导培育的特色林果、蔬菜产业上优先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在此基础上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推进农产品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强化农业生产源头管理,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制定完善富民杨梅、富民茭瓜、富民冬桃、富民山药及其他特色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指导种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履行生产经营记录制度,树立农产品区域化品牌形象。重点培育“富民”农产品区域化品牌,以县、镇(街道)供销合作社,农业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为主体,开展地理标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公共区域品牌认证。同时加强农业品牌营销,以适应消费升级新趋势,形成政府重视、企业主动、多方合力推进品牌农业建设的良好氛围。

党建聚合力答好品牌强农富农新考卷从8月到9月,赵建花没有一天休息,到地里看稻米收割情况,到加工厂盯新米脱壳、包装,还要随时对接客户。如今红红火火的农产品经营状况,是她年开始创业时没想到的。对家乡农产品的信心,让她一直坚持扎根家乡。

年,赵建花回家创业种植胶泥土大米。7年后,赵建花的胶泥土生态大米种植基地已经从10亩扩大到亩。“作为一名党员,让村民参与进来,大家一起致富,把生态大米品牌打得更响,是我创业的初心。”在赵建花的带动下,周边不少村都加入生态大米种植中,大营镇麦场村就是最早加入生态大米种植的村之一。

麦场村养殖稻花鱼有些年头,稻花鱼的品质远近闻名。年赵建花和麦场村达成合作,一起种植生态大米。“虽然大家种水稻、养稻花鱼很有经验,但刚开始推广生态大米种植时还是有些难度。”麦场村党总支书记常正标坦言,因为生态大米产量不高,不少村民不愿意尝试。

从动员村里7名党员开始,一共试种15亩,麦场村生态大米种植算是起了步。“那年大米收成不错。虽然量不多,但价格高。我们推广起来就顺利多了。”常正标说。随后,麦场村成立合作社,社员是户村民,主要种植软香、楚粳等品种,合作社还精心设计了不同的包装满足不同顾客的购买需求。

支部牵头、能人带动、抱团发展,让麦场村的生态大米、稻花鱼成了当地百姓增收的好产业。今年,麦场村还成功申报省级村集体经济项目,建起了稻米加工厂,从脱壳、抛光、除杂到包装都可以完成,能满足村里和周边村庄大米加工的需求。从田间地头到车间流水线包装作业,完整的生产线让“党组织+合作社+农户+产业”的发展模式越走越稳。就在今年中秋前,麦场村接到了不少外地订单,这在过去是没有的。常正标笑着说:“我们种好大米,慢慢打响品牌,你看今年不就有一些效果了嘛。”

通过党建引领,富民县注重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合作社经营管理中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合作社的专业化以及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这样的“支部+产业+基地”的“党建+”模式,把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把组织活力转化为产业振兴动力。富民也将尝试实施“组织建在田间、党课上在田间、服务落在田间、活动放在田间、实绩亮在田间”的“田间地头”党建项目,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在抓基层党建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让“党建红”成为全县乡村振兴最有力的抓手。(昆明日报记者杨阳报道)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22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