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拯救生死之关的金银花产业。”
“他,改变了龙牙百合无性繁殖、连作障碍、病害严重的缺点。”
“他,攻破茯苓无硫干燥技术难题填补国内空白。”
……
他就是湖南农业大学彭国平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同时也是中国道地药材示范基地评审专家、中国中药协会种植与养殖专业委员会技术专家、中国园艺学会小浆果分会理事、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湖南省中药材专家指导组专家、湖南省中药材产业(联盟)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菌物学会茯苓产业分会理事和秘书、湖南省营养与保健品协会副秘书长、宁乡市产业链专家联盟—生物制造产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还是湖南省科技特派员,湖南省“三区”科技人才,湘西特聘专家,怀化“五溪智慧”引进人才。
金银花产业“守护神”
金银花是多年生药用植物,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湖南省隆回县小沙江地区的山民们,利用当地海拔上千米的气候资源与山地资源,开始种植金银花。经过了40多年栽培,当地发现金银花种植过程中出现了“易死苗”“病害多”“产量不稳”“单株产量低”等严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彭国平一头扎进了田野里,归纳出了“金银花移栽后死苗16个原因及其防治方法”,解决了困扰金银花栽培的技术难题,金银花产量提高20%以上。
其次,彭国平还研究出“无硫低温原位快速循环变温干燥技术”,每年为隆回带来上亿元的效益增长,使金银花产业得以可持续发展,让村民们走上致富之路。
在道地药用植物规范化栽培与综合利用湖南省工程实验室,看到了彭国平长从事中药材GAP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介绍。彭国平指导中药材生产技术20余万亩,建设基地5万亩,遍布湖南各州市以及贵、赣、粤、桂、俞等省市区。培育茶用金银花品种3个,正在推广应用。
完成龙牙百合“水旱轮作”种植模式研究并实现了大规模推广应用
龙牙百合是湖南省隆回县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种植历史悠久,因龙牙百合无性繁殖、连作障碍、病害严重的缺点,传统的“3+1”种植模式让种植户不得不“背井离乡”,到怀化、永州、常德、衡阳、娄底甚至广西、贵州等地去拓展种植基地。
为解决这个问题,彭国平带领百合科研团队开启了长期技术合作攻关,通过水旱轮作改变百合种植模式。以前是种一年百合要种植三年以上水稻再种百合,就是“3+1”;现在把百合种完挖了后马上用水清洗,沥水后,消毒,种一季冬季的短期作物,春天谷雨前后播种草皮稻,翻耕腐熟后,下半年则又可以播种百合,等于是“1+1”的模式,一年培肥一年种百合,这样大大缩短了百合地的使用周期,提高了百合地的使用效率。
据悉,这种新的“水旱轮作”模式关键是控制土传病害,减少虫源和抑制百合生长的化感物质,改善土壤结构,调节土壤肥力与营养元素平衡、控制水分、增强透气性等,通过种草培肥,增加土壤中的碳素营养,有机质含量提高0.5%以上,提高了土壤的透气性和有益微生物的繁殖,为土壤微生物种群的平衡提供了条件。
目前,彭国平及其团队正在开展种植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组成结构的影响及龙牙百合病毒检测方法研究,并将建立龙牙百合一次性施肥技术标准操作规程、龙牙百合土壤安全等级评价标准及龙牙百合土传病害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模式,通过多技术集成建立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龙牙百合仿生态安全生产技术。
研发出无硫低温原位快速循环干燥技术
目前大部分的茯苓初加工过程需要经过蒸煮或发汗、削皮等前处理,再经切制、烘干、分选、包装等工艺;茯苓加工多在多雨高湿季节,传统的晒干或烘干方法很容易使茯苓产品发生霉变和开裂,多采用熏硫处理来解决这一问题,这样加工出来的产品既无法保证茯苓的品质,同时存在发霉变质和含硫量高的隐患。
针对这个问题,彭国平博士研发出“无硫低温原位快速循环干燥技术”及其配套设备,一举攻破了千百年来茯苓干燥加工过程中需要熏硫处理的痛点问题。解决了长期困扰靖州茯苓产业发展在干燥加工环节的技术瓶颈,破除了茯苓粗加工规模化生产过程中的一揽子问题,该技术水平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茯苓干燥加工方面的技术空白。不仅解决了茯苓的品质问题,为茯苓的精深加工提供了优质的原材料;同时通过提高茯苓初加工成品的品质,进而提高了茯苓加工产品的价值和效益,促进了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真正实现科技为产业赋能。
同时这一技术,能广泛应用在山银花、茯苓、百合、栀子、菊花、食用菌、中药饮片等产品的干燥加工中,每年为相关产业增值上亿元。目前该技术已经获得五项国家专利授权。
彭国平博士突出产业技术链构建,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布局,不仅抓住单个产业进行技术攻关与科技推广,还注重“全产业链思维”,助推产业做大做强,带动相关学科协调发展和产业技术创新团队集群的形式,支撑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发展,谱写富民新篇章。
为湖南农业大学彭国平博士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