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文化铸魂。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门近期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文件提出“文化引领、产业带动”等基本原则,并要求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融合农文旅,传承发展农耕文明,激发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活力。本端选取河北、广东、广西三地,采访了解其留住绿水青山、传承文化基因、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和经验。
河北:从柏里村到柏里水乡
范海刚本端驻河北记者李秋云
▲
柏里村旧址上新建的柏里水乡李占巧摄
临近“七一”,随着各地红色旅游升温,河北平山西柏坡景区客流量也逐日增加。下西柏坡高速,沿着西柏坡公路行驶,细心的游客就会发现,临近西柏坡景区5公里处,公路南侧的柏里水乡已经开门迎客。柏里水乡所处的位置便是西柏坡镇柏里村旧址,与它一路之隔的就是柏里新村,步行距离10分钟左右。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河北省委、省政府着手推动西柏坡革命老区的发展,以西柏坡为龙头全方位升级红色旅游区,积极整合周边红色资源,大力推进“红色+”和“+红色”融合发展,积极打造以红色体验为主、多业兴旺发达的产业融合大格局。
“西柏坡区域山区面积较大,西柏坡镇依托绿水青山和红色资源,以旅游产业富民增收。”西柏坡镇原党委宣传委员封宁宁表示,西柏坡红色旅游资源文化内涵丰富,但目前主要以参观型为主,西柏坡景区年接待游客多万人次,如果超过一半游客留在这里过夜,经济会翻好几番。
据了解,柏里村西倚太行,环拥滹沱,地处革命圣地西柏坡腹地,拥有红色文化、太行民俗文化等多重文化基因。不过,受自然条件和交通闭塞等因素限制,曾经的柏里村生产生活方式落后,大多数村民仍住在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土坯房中,是老区有名的贫困村。在这样一片红色热土上,不能按照一般的理念进行旅游开发。
“‘以生态为先打造绿水青山、以红色根脉传承文化基因、以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是我们始终坚守的三大理念。”负责柏里村旅游开发的康旅控股集团(简称“康旅集团”)董事长刘江敏介绍,为丰富西柏坡旅游产品,康旅集团尤为注重文旅融合与业态创新,将柏里水乡打造成集生态休闲、特色民宿、会议会展、研学教育、文化体验、户外运动、康体养生、亲子游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休闲生态度假地。
年,康旅集团启动柏里新村和新民居建设。崭新的柏里新村,一座座二层小楼错落有致,窗明几净,开启新生活的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安居,还得乐业。“柏里水乡的建设,不仅让我们有了新村新居,还有了一份好工作。”今年58岁的柏里村村民李花园之前长年在外务工,现为柏里水乡绿化队的洒水车司机。“我已经在这里工作了4年多,看到家乡变得山美水美,自己浇灌的树木茁壮成长,心情特别舒畅。”李花园介绍,他的媳妇赵平俊也在这里的食堂上班,之前老是羡慕西柏坡村的村民在家门口上班,现在夫妇两人一起在家门口挣钱,每天特别开心。
据了解,康旅集团把柏里村及周边村落有劳动能力的村民都吸纳到柏里水乡建设项目中来,提供绿化维护、工程建设、运营管理、服务保障等多类岗位,每年用工量达2.5万人/天次,10年间共支付工费近2万元。现在村里常驻的70余户中,身体好的基本都在柏里水乡干活。“比起原来单纯种地靠天吃饭而言,这份工作稳定,收入也大幅增长。”不少村民说道。
10年间,发生变化的不止脱贫致富的柏里新村,柏里村旧址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柏里水乡填土、修路、修护坡,在近千亩土地上成功栽种、移植近30万棵树木,实现超80%的森林覆盖率。如今,这里百草丰茂、清波荡漾,荒山披了绿,大地添了彩,宛若镶嵌在西柏坡的一颗生态明珠,引来鹤、鹭、松鼠、野兔等众多野生动物栖居。
生态恢复的同时,为更好地延续革命精神、弘扬传统文化,柏里水乡根据七届二中全会旧址风貌,融合延安大礼堂建筑风格,倾心建设带有红色基因的西柏坡大礼堂,又特别打造柏里书院。此外,独立研发“红星耀柏里”系列文创;构建“五色研学”体系,丰富自然生态研学与文化教育新内容;开启新农人培训计划……众多业态不断吸纳着柏里村及周边村民,为乡村振兴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柏里村还有着一段重要的红色历史。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前身(中央外事组)迁至西柏坡镇柏里村,即今天的柏里水乡所在地,“新中国外交从这里走来”。为进一步传承红色文化,康旅集团邀请党史专家和学者组成专题组,搜集、整理、采访中国近代波澜壮阔的外交史,汇编成近10万字、幅图片的宝贵史料,并专门建设了中国外事外交展馆。
“对外交感兴趣的游客,一定不能错过这个展览。”今年34岁的李彩虹曾是西柏坡的讲解员,身为柏里村村民,柏里水乡运营后,来到这里做讲解员。“柏里水乡文化元素比较多,业态丰富,作为柏里村及柏里水乡的一分子,我觉得柏里会发展得越来越好,成为大西柏坡文旅一抹亮丽的风景线。”谈到家乡的未来,李彩虹这样说道。
现在,守着柏里水乡这棵“大树”,柏里村的每个村民都有了奔头。柏里水乡积极引入平山地理标志产品古月豆腐、水渣沟腌肉面等多项当地特色业态的同时,不少村民也新建起了农家院、民宿等。柏里村村民不仅用自己的双手装扮故土,还具备了“自主造血”的能力,和西柏坡柏里水乡一起,奏响乡村振兴之歌。
广东:见山望水品乡韵
本端驻广东记者谭志红
▲
广东汕尾美丽乡村图景许建梅摄
端午假期,不少市民、游客走进广东省的美丽乡村,在山水阡陌赏花观景,在沃野田园体验农趣,在古村名镇寻古探幽。今年以来,广东省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在乡村振兴中的主力军作用,一幅生态美、文化兴、产业旺的乡村文旅新画卷正在南粤大地上徐徐展开。
今年4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做好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规范建设乡村民宿,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鼓励创建省级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打造省域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
汕尾是全国13块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地。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汕尾陆河县螺洞村还是一片脏乱差的景象。如今,在乡村旅游带头人彭仿营的带领下,该村全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带动了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发展,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截至年底,螺洞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6万元。
以螺洞村为代表,广东在推动乡村振兴之路上,全力打造“粤美乡村”旅游品牌,创建了39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个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50个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在前期精准扶贫的基础上,广东推动50余个古村古镇、乡村田园景区创建成为国家A级旅游景区。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乡村四时好风光——春生夏长万物并秀”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广东共有5条线路入选,分别是河源“相约源城”美丽乡村之旅、佛山市南海“水乡花园”乡村旅游精品线、“三月廉江春满园”赏花之旅、“大唐荔乡”赏花叹蜜品荔之旅、云浮“醉美天露多彩里洞”之旅。随着本地游、乡村游等近距离出行方式受到游客青睐,目前,广东共推出了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包括乡村体验、生态风光、红色文化、古驿道、研学等多种类型,串联起传统村落、乡村景观、民宿美食、民俗风情等元素。
石湾公仔、英德红茶、新会陈皮、龙门农民画……近年来,一批批承载着地域文化的旅游产品,已成为游客必买必带的乡村手信。依托乡村文化旅游“后备箱”工程,广东各地发挥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历史建筑、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优势,打造热卖的乡村旅游商品。广东还积极引导乡村文创发展,连续举办南粤古驿道文化创意大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等活动,促进地方特色农产品、传统工艺品向文创纪念品转化。今年1月,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正式启动,面向社会征集作品。
作为美丽乡村转化美丽经济的重要抓手,广东“乡村+民宿”大放异彩,涌现出一批具有典型性的乡村民宿经营点,如韶关市仁化县艺术家客栈、“丹霞印象”民宿品牌,以及惠州市禾肚里稻田民宿等。全省形成广州从化和增城、深圳大鹏新区、惠州南昆山和双月湾、清远清新清城和英德、汕头南澳县、阳江海陵岛等乡村民宿集聚区。
为推动民宿规范化、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广东于去年底认定了首批20个乡村民宿示范镇和92个乡村民宿示范点。今年2月,广东依托广州太平古道、肇庆潇贺古道等,推出34家首批广东省驿道乡村酒店。通过盘活空闲农房和宅基地资源,乡村民宿将田园风光变为度假消费场景,将农家生活变为特色旅游产品,激活在地文化资源、资本项目和经营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乡村旅游除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还要记得住乡愁。为此,广东引导乡村文化场馆建设,推动乡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断激活乡村文化活力。广州沙湾北村、清远安庆村建设了村史馆,深圳皇岗村建设了乡村博物馆。虎年春节期间,广州市从化区,东莞市道滘镇、虎门镇,韶关市仁化县河富村,清远市佛冈县成为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点,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乡村+节庆”“乡村+演艺”等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初见成效。
非遗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文化名片。近年来,广东推动建立非遗工作坊、扶贫就业工坊,加强乡村非遗保护传承。河源市依托石坪茶制作技艺项目,通过“万亩茶园基地+农户+旅游”的发展模式,辐射带动多户约名村民参与种茶、采茶、制茶及研学,年总产值约0万元;绿纯酿酒厂依托客家糯米酒传统酿造技艺,建立集科研、生产、传承于一体的非遗工作站,年实现产值约万元。河源市和平县设立楼镇彩扎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吸纳近人就业,制作的楼镇彩扎狮头产品年营业收入近万元。而江门市仓东村创立了仓东文化遗产保育与发展中心,在开展本土文化遗产保育、活化发展、乡村建设的同时,组织海内外学生、旅游者在仓东村居住学习,体验侨乡本土文化。
广西金秀:
深挖瑶文化,美了瑶寨、富了村民
本端驻广西记者郭凯倩
▲
大岭村的“瑶味”民宿金秀瑶族自治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供图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文化产业的赋能让许多养在深闺的村落变成了令人向往、使人回味的旅游目的地,也留住了乡愁。享有“世界瑶都”美誉的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是全国最早成立的瑶族自治县,依托“生态、民族、长寿”三大优势,金秀把发展乡村旅游与精准脱贫、乡村振兴结合起来,深入挖掘当地的瑶族资源,打造“民俗”文化品牌、“民宿”旅游品牌、“瑶医药”养生品牌,既美了瑶寨、富了村民,也叫响了“金山秀水·世界瑶都”的文旅品牌。
“瑶味”民宿旅游带来乡村蜕变
“环境太美了,感觉就像一个仙境!”山清水秀的大岭村掩映于圣堂山与五指山之间,广州游客黎春丽来到这里后,便被当地的民俗民风和自然风光深深迷住了。
大岭村是花蓝瑶、盘瑶、山子瑶3个瑶族支系的聚居地。年,我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到大岭进行社会调研,食宿当地。他在《六上瑶山》一书中称赞当地为“世外桃源”。因为长期与世隔绝,大岭村保留完好的瑶寨风貌如今让游客纷至沓来。
年,广西上宾旅游文化发展公司“瑶天下”生态民宿项目落户大岭村,把坐落于半山腰的10多栋破旧老宅改造成20多间客房,既保留了瑶族传统的泥墙瓦顶式建筑,又配备了现代化的设备,瑶寨风味浓郁。在“瑶天下”的示范带动下,大岭村村民主动发展民宿,目前已有营业民宿17家、农家乐6家,共间客房张床位。依山而建的泥墙黑瓦瑶族旧民居,变成了村民心中的“香饽饽”。
“乡村旅游发展要以有效挖掘、保护与传承大岭村瑶族文化为前提。”来宾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莫远征介绍,当地文旅部门单位坚持以乡土神韵与现代潮流的融合来推动文化产业的脱胎换骨。大岭村的民宿不仅能体验多姿多彩的瑶寨生活,当地还组织了30多名瑶族支系村民组成表演队伍,打造了一台约1小时的民族风情展示节目。前来游玩的游客不仅能看到大岭美景,更能感受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崭新的民族风貌,填补了大岭村夜间旅游、文化体验的空白。
如今,大岭村从一个偏僻贫穷落后的三类深度贫困村发展成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年至年,全村接待游客50.9万多人次,实现旅游收入多万元。
擦亮“世界瑶都”金招牌
金秀是乡村旅游的沃土。在大瑶山深处,各具特色的民族旅游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每到春夏季节,来到六段村的游客络绎不绝,在亩的茶园里体验春茶采摘的乐趣,领略百年瑶寨·千亩茶园的独特魅力。长垌乡平道村古占屯处于“莲花山—圣堂山”精品旅游线路上,上刀山、过火海、踏犁头等民族风情表演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滴水村的古朴民宿也十分走俏,泡着瑶浴,远眺圣堂山峰,近听竹海松涛,无比惬意。瑶族医药、特色瑶居、瑶族美食、瑶族风情表演、瑶族盘王节特色节庆……多元的民族文化体验彰显了多彩的民族文化魅力,为金秀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提供着不竭的动力。
“金秀县通过打造‘百里瑶寨风情画廊’乡村旅游带,大力推进民宿旅游建设,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特色’的乡村旅游建设格局。”金秀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依照区位和旅游资源,金秀将目标村屯分别打造成景区景点依托型、特色产业支撑型、高山避暑纳凉型、科普体验观光型、民族民俗风情型等“五型”特色旅游示范村寨,以此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推出的“乡村四时好风光——春生夏长万物并秀”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中,来宾鹃恋圣堂·康养金秀之旅榜上有名。这条线路包含了圣堂山、滴水民俗村、圣堂闲居、圣堂湖、平道村古占民俗村、山子瑶博物馆等景区景点,一路下来,游客能饱赏五色杜鹃花之艳、自然山水之美、少数民族农事之乐、少数民族风俗之趣、瑶都文化之韵。
通过乡村旅游开发,金秀县成功打造了滴水、大岭、平孟、六段村等示范性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大岭瑶天下、瑶家庄、圣堂闲居等17家瑶族特色民宿尽显瑶族风情,有力地推动了全县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山上种药、山下制药、山中康养
近日,50余名来自广东省茂名市的技术工人和先进职工代表,暂时告别繁忙的工作和喧嚣的都市生活,来到金秀开展为期一周的疗休养活动。
得天独厚的环境和气候,造就了金秀大瑶山丰富的药材资源,并逐步形成了独特的瑶医药文化。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和神奇的瑶医瑶药,金秀县正着力打造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康养旅游目的地。目前,金秀县有职工疗休养基地6家,其中自治区级职工疗休养基地3家,成为来宾市职工疗休养基地站点最多的县。
以挖掘瑶医药文化为抓手,金秀县大力发展康养旅游产业。一方面,通过地方立法的方式,加强瑶医瑶药的发展和传承力度,培植了一批瑶医药自主品牌企业和瑶医药品牌;另一方面,通过将全县旅游景点纳入瑶医药特色康养文化展示范围,推广瑶医药特色康养文化、长寿养生文化、瑶药膳等一体化体验,逐渐形成了“文化+康养”“旅游+康养”等产品业态,走出了一条“山上种药、山下制药、山中康养”的乡村振兴绿色发展之路。
随着瑶医药和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瑶医药种植、生产、销售、体验也给当地乡村带来巨大效益。金秀镇共和村扶贫干部告诉记者,通过大力发展黄花倒水莲种植,该村于年实现了脱贫摘帽,其中六坪屯的农户每年收入增加了元至元。
金秀县委书记谭玉成表示,下一步,金秀将按照自治区对金秀的定位,积极培育集旅游、休闲、生态和康养为一体的环大瑶山康养旅游体验区,创建国家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中医药(瑶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
年6月25日《中国文化报》
第2版刊发特别报道
《文旅融合绘出乡村振兴新画卷》
↓↓↓↓↓↓↓↓↓
责编:陈晓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