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昆明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戴彬介绍,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昆明市充分发挥省会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以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加强文化保护、繁荣艺术创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重点,文化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文化服务能力不断强化,“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文化和民”作用有效发挥,文化的独特魅力得到彰显,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日益丰富,文化事业发展、文旅融合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全市人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专项资金提升17元
“十二五”以来,昆明市率先在全国实施“昆明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包”。全市人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专项资金标准从年的6元提升至年的17元,年均增幅达26.19%。年全市共安排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专项资金.71万元,年预算达万元,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截至年底,全市共建有公共图书馆16个,文化馆16个,美术馆1个,乡镇(街道)文化站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个,农家书屋家。全市总藏书.65万册,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体活动广场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0.30平方米,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目前,昆明成功打造了春城文化节、盘江艺术节等区域性群众文化活动,已成为美丽春城的一张张靓丽名片。年,市县两级公共图书馆累计接待读者.31万人次;全市文化馆、乡镇(街道)文化站组织文艺活动次,观众余万人次,举办各类培训班次,培训人员20.23万人次,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显著提升。
推进三大“博物馆群落”建设
擦亮历史文化名城名片
昆明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人文内涵和历史文化内涵丰富。我市历来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目前,全市已拥有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项(20处)、省级81项(82处)、市级项、县(市)区级项,文物数量居西部省会城市第3位,全市各类历史文化遗存遗迹得到有效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出台了《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目前,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名录项目共计项,代表性传承人人。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项、省级55项、市级项、区级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9人、省级人、市级人、区级人。“龙泉探梅”“金殿庙会”“圆通樱潮”、中国(昆明)官渡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等非遗宣传品牌活动已走出云南,蜚声全国。
目前,全市建有14个国有博物馆、23个行业和民办博物馆,博物馆数量位居全省前列。昆明已建成县级博物馆的有官渡区、安宁市、晋宁区,正在推进建设的有五华区、西山区、东川区、富民县、寻甸县等。近年来,昆明市积极推进以“翠湖片区博物馆群落”“官渡古镇博物馆群落”“龙泉古镇博物馆群落”为代表的博物馆业建设发展。
其中,翠湖片区将整合北至云南师范大学老校区、南至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东至华山东路周边、西至钱局街一线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力争到年,片区范围内向社会开放的各类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展示馆总量突破20个;龙泉古镇博物馆群落将整合龙泉宝云历史地段片区内28项不可移动资源,重点围绕抗战文化、西南联大和近代盘龙民俗文化,着力打造一系列雅俗共赏、静态活态兼具、主题突出的博物馆;官渡古镇博物馆群落则依托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文苑的龙头带动作用,在官渡古镇内,围绕昆明乃至全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民间收藏和文化创意产品推进博物馆项目等,开展梳理和建设工作。
推陈出新精纯专一
文艺精品创作成果丰硕
昆明市高度重视文艺精品创作工作,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我市艺术人才辈出,涌现出了一大批享誉国内的群众文艺精品节目,原创文艺精品达项,其中:音乐类20项、戏剧类33项、语言类4项、歌舞类36项,获得国家级奖项46项、省级奖项73项、市级奖项29项,其中,4项获得群星奖最高奖项,分别是小品《一点之差》《卖花的小女孩》、曲艺《小卜少和小象》、花灯小戏《邻居、种鸡、杂毛鸡》。
近年来,昆明市推出了一批高质量、有艺术水准、接地气、老百姓叫好的文艺佳作:民族曲艺独龙族说唱《主席回信到边寨》代表云南省赴北京参加“民族说唱新时代”少数民族曲艺优秀节目专场演出,获中国曲协成立70周年优秀剧目奖;交响合唱《启鸣之声》成为“第十五届云南省新剧目展演”开幕式唯一演出剧目;儿童剧《纳西小子》荣获第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儿童剧《小小聂耳》荣获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同时,昆明围绕全市经济建设的中心工作,加大对以滇池治理、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等为题材的文艺创作扶持,打造了一批反映70年来新成果和新面貌的优秀作品。音乐剧《馨香之城》,舞蹈诗《足迹》,歌舞剧《彩云之南》,大型民族音乐舞蹈诗《孔雀树》,儿童剧《战德和他的藏獒》,舞剧《云水传奇》,交响乐《高原情怀》《滇池》《家园》《家园2》,滇剧《索道医生》,花灯小戏《乡村趣事》,少儿舞蹈《童年》,戏剧《一块麦饼》,扬琴说唱《牵手》等数十个取材昆明70年来发生的真实事件,概括昆明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和谐发展,总结扶贫工作成果,结合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定位的一批经典佳作呈现给广大群众,并多次获得省市大奖。
此外,昆明市还大胆探索,鼓励企业、社会相关组织创作的庭院音乐话剧《聂耳》、庭院京韵实验剧《闻一多》、儿童剧《卖火柴的小女孩》、情景剧《联大往事》等纷纷亮相,丰富了昆明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推进文旅深度融合
提升文化旅游城市影响力
近年来,昆明立足地域和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多角度、多领域推动文旅融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用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全方位展示昆明历史文化之美、山水城市之美、民族文化之美,构建文旅融合时代的昆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篇章。
通过历史文化+旅游、传统技艺+旅游、农业文化+旅游、饮食文化+旅游等文旅融合创新方式,逐渐形成了以文化底蕴、文化品牌、文化内涵、文化元素、文化服务,全方位支持旅游发展的良好态势。其中,依托昆明“四季如春”的气候资源和高原明珠滇池的湖光山色,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以开放、包容、多元的姿态,我市举办了“泛亚艺术节”“上合昆明国际马拉松赛”“昆明高原国际半程马拉松”“昆明环滇池高原国际自行车赛”“世界龙舟锦标赛”“郑和国际文化旅游节”等大型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和体育竞赛项目。
现今,昆明每年承办的世界、国家、省级大型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和体育竞赛达10余项,举办市级各项文化交流活动和体育竞赛余项,吸引世界30余个国家和地区、全国各省、市30余万人直接参与,宣传覆盖上亿人,有效展示了昆明形象。同时,昆明还打造了“七步场豆腐文化节”“菜牛美食文化旅游节”“慕尼黑啤酒节”等20余项饮食文化体验活动,并辅以长街宴、地方小吃展、书画摄影展、文创产品展销、厨艺大赛、文艺展演等特色文化服务项目,让广大人民群众和八方游客既得到了物质享受,又获得了文化体验。
文章来源:昆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