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间秋果正红,红砖青瓦间绿意盎然,干净整洁的巷道从村口通到门前……初秋时节,漫步在淅川城乡,一幅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
“我们把党建引领作为撬动经济、振兴乡村的‘金钥匙’,通过深化党员联户、联合党委建设、星旗同创等举措,切实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原动力。”8月30日,淅川县委书记周大鹏说。
全域党建融合共建“强能力”
“我带出来的‘徒弟’,出去修剪果树一天能挣两三百元,徒弟也在‘传帮带’!”8月28日,上集镇联合党委技术服务联合党支部书记刘智武说。
刘智武原是上集镇学林农场从外地聘来的技术顾问,因业务能力强,去年被上集镇特聘为“联合党委技术服务联合党支部书记”,负责种植大户、种植能手等的技术培训。在他的精心栽培下,周边近百名村民成了林果专家,带动上集镇发展板栗、榛子、甜柿等林果余亩。
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淅川县围绕重点项目建设、乡村振兴、全科网格化等“十个领域”,建立了10个联合党委。其中,上集镇根据地理环境及各区域产业发展现状,跨区域、跨层级、跨体制成立了上集镇沟域经济联合党委,将镇村两级干部、农业技术人才、产业发展大户等名党员纳入各级联合党支部和党小组。
争创“五星”同频共振“增动力”
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淅川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五星”支部创建与县内产业发展、文明宜居、社会治理的“三面红旗”争创活动相融合,在全县开展“星旗同创”活动。
淅川县委成立了“五星”支部创建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创建工作,组织、宣传、政法、统战等4个部门牵头抓总,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等43个成员单位靠前指挥,个县直结对帮扶单位一线作战,17个乡镇(街道)、个村(社区)躬身入局,构建起了县乡村三级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创建工作格局。
为构建全方位激励保障机制,淅川县在省市奖励基础上,每成功争创一颗星,县级最高奖励村(社区)万元发展经费和10万元工作经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两委”干部当年每月分别奖励元、元,60周岁以上村民进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贴。
为拓宽强村富民渠道,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淅川县从今年开始,每年从县属国有企业利润中拿出万元,对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每年扶持8万元,对年收入5万元至10万元的村每年扶持5万元,连续扶持5年。
“我们采取‘前三后二’的方式,前三年符合条件的村可直享扶持资金,后两年发展成效好的村采取‘以奖代补’,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直接有效的支持,实现‘四两拨千斤’,促进村集体经济良性循环发展。”淅川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兵说道。
党员联户贴心服务“聚合力”
“联系群众,服务邻里,为大家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自己开心也充实。”今年70岁的全玉显是淅川县毛堂乡闫家沟村的一名老党员,本该退休在家享受天伦之乐的他,在深化党员联户中,主动承担起了村组20多户居民的“宣讲教育、帮扶服务、带动引领”工作。
今年以来,淅川县以深化党员联户,做实“讲帮带”为抓手,号召全县行政村(社区)有联户能力的党员根据居住情况、产业情况或群众意愿全部参与联户,做到每户群众都有1名党员联系,实现村(社区)常住户全覆盖。联户党员围绕“星旗同创”等重点任务,落实落细“讲帮带”责任。
为进一步做好联户党员的管理、引导和激励,提高群众满意度,淅川县正开展“三联三亮三评”活动。他们通过日常联、党日联、节日联加深群众感情;通过“亮”党员身份、“亮”工作成效、“亮”评价结果,强化党员意识;每季度通过群众“评”、村组干部“评”、村(社区)党组织“评”,检验实绩实效,倒逼责任落实。同时,健全联户党员评价结果与经济待遇、政治待遇、优惠政策等挂钩的激励体系。
(责任编辑:高原)
来源:中国经济网乡村振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