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盱眙历史文化研究泗州城考古勘探揭秘陈琳文

泗州古城不仅承载了泗州(盱眙)千年辉煌而又凝重的历史,记录了历史上泗州(盱眙)人民向自然灾害不屈不挠斗争精神,寄托着当今盱眙人对开发泗州古城的愿望,更凝聚着我一个文史工作者从儿时至今对泗州古城的深深情结……

《水漫泗州》的神话在盱眙周县脍炙人口、流传很广、很久。神话传说虽然荒诞,但“水漫泗州”却是严酷的历史事实。泗州古城兴于唐代开元盛世,毁于清初康熙年间,在这千年的历史时期,她既是“舟船泊聚,车马云集,廛市繁荣,人文荟萃”的名州古城,又是黄河进入长淮的水道中点;既是唐宋时期的漕运中心,又是当时洪泽湖地区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这样一座盛极一时的历史文化古城却从地面上消失了,它没有毁于南北对峙时期的金戈铁马,没有毁于都梁荒丘的山林野火,也没有毁于地震和火山爆发,而是罹患于暴戾的黄河和淮河洪水。为了使这座“辉煌岁、沉睡载”的水下泗州城重现于世,盱眙县自年起,致力于该城的调查、研究,考古、勘探工作,并抓住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机遇实施了泗州古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至年,终于初步揭开了这座具有世界级文化品位、堪与意大利庞贝城相媲美的地(水)下古城神秘面纱。

名州古城引领考古探源

泗州古城始建于北周,隋时毁于战乱,唐代迁徙淮河之滨新建。由于泗州城地处淮河下游,汴河之口,为中原区域之襟喉,南北交通之要冲,政治、经济、军事地位十分重要,加之漕运事业日渐兴旺,泗州城日趋繁荣,成为中原地区的“水陆都会、漕运中心”、南北物资和文化交流的汇集地。宋代,泗州城所傍的汴河对岸又建立了一座新城,新城的发展更快,其规模逐渐超过老城区。明代,为防水害,将两城之间的唐、宋土城墙拆除,更以砖石,使两城合二为一,成为现今国际上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座原汁原味的地下(水下)古城。

宋代,泗州城已十分繁盛,历史上称为“车驰马骤无间时”,加之景色秀丽,朝廷政要、文人墨客无不慕名前来,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明代,泗州城城内店铺林立、船舶如流,商贾蚁集,更为繁盛。其鼎盛的原因除了经济原因外,还有一个重大的政治背景,即朱元璋的祖陵建其北侧,每年的各类“祭祀”活动使泗州城成为朱明王朝的“行宫”,故而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由于泗州古城是一座历史悠久、古迹众多的名城古镇,加之泗州古城曾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佛教圣地,全国五大名刹之一的“僧伽塔”就建在泗州城内(《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形即“僧伽大师”),使泗州古城成为历史上“廛市繁荣、人文荟萃”的名州古城。

泗州城在世年,曾设治四处。其中以在盱眙境内的时间最长。清康熙十九年()由于黄河夺淮,使其沉沦泽国,掩埋淤泥,成为“中国的庞贝城”之谜。

泗州古城,是一座尘封千年的历史博物馆,是江苏21世纪最具开发利用价值的完整古迹,若能撩起它的神秘面纱,清理黄河夺淮而沉积在它身上的厚厚泥沙,就能展示它那皇家故乡紫禁城般的威壮气魄。无论从文物考古、历史、建筑、文化、艺术,还是旅游角度来衡量,这都是21世纪初最能震惊中国的一大发现。虽然从时空角度还不能把它和埃及洛克沙古城相提并论,但把它称之为东方庞贝城,确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为她们都是受大自然影响的灾难性古城。

勘探发掘揭秘中国庞贝

水下古泗州,由于其千年辉煌而又沉重的历史,三百多年来,给其蒙上了一层层神秘的色彩,她伴随着“水漫泗州”的种种神话和灿烂的人文流传了一代又一代,给世人留下了诸多的思索和遐想。水下泗州古城,又因其黄河夺淮的历史悲剧、震憾世界的资源品位,引起了多少中外专家、学者的探讨、追寻。

随着国际和国内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许多中外专家、财团盯上了这一资源,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一次次的把泗州古城的寻访、勘探推上议程;然而,由于泗州古城特殊的地学结构和丰富的地表水,令众多的勘探、水利、文物、文史专家望城兴叹。

年5月,美国哈佛基金会秘书长在市领导的陪同下来到盱眙,要求考察、开发泗州古城,县委、县政府安排了洪德聪等几位研究泗州古城的专家陪同接待、介绍情况。当一行人来到泗州城遗址的城根村和扁担河,面对田野和河水只能介绍史料中的泗州城、“城根”地名的来历和淮河大桥钻探时的一些情况,而泗州城遗址地(水)下的情况谁也说不清楚。年6月,美国哈佛基金会秘书长一行再次来到盱眙,要求由他们来开发泗州古城,地(水)下的古城资源由他们从美国调卫星进行红外遥感探测。这一提议,给时任的县领导带来了难题,无法答应,最终还是怕资源泄密,而将他们的请求搁浅。

泗州古城是一个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只要探明、开发必将象意大利的“庞贝城”一样,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效应,这是市县领导和专家们的共识。为了开发出泗州古城,当务之急必须先探明地(水)下的资源沉埋状况。

遗址调查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县委责成喜爱研究泗州古城(时任旅游局副局长)的我牵头泗州古城的考古勘探。带着信任、责任、重任和对泗州古城的诸多谜团,我除了深入研究相关史料外,便以行政的身份(以前都是个人为研究)深入沿淮、城根等村组对泗州古城的遗址展开细致的调查工作。

调查中,村民们反应,刚盖好的新房子,没几年便自动裂开一道缝隙,从底到顶好似被人撕开;有村民反应,七十年代分田到户后,试图把自己田地耕平,却劳而无功,只要有雨降下,土地便“自动”变得坑坑洼洼,而这些田地里的坑,都会呈现出一个古城墻齿状城垛的图形。过去没有哪个人能说清楚这个裂缝和齿状城垛的原因,于是千奇百怪的传言不胫而走,有人说这里会发生地震,有人说这里地下有妖怪,而更多人认为,这里既然离朱元璋的祖坟不远,那这里必定是有王气冲出。怪事不仅如此,城根村耕田的农民在耕地和挖水沟时有个共识,不能耕深挖深,因为说不定在什么地方,土层下面就是坚硬的砖墙,其坚硬程度只能用炸药才能拆除。有农民为了平整土地,曾试着沿墙体向下挖掘,却挖出了许多大青条石,他们就继续挖,利用这些挖出的青条石生产队里盖了5间牛房、3间仓库。还有一农民在西南方向的自留地里约3米下还挖到一个像窑状的门洞......要说最明显的还是在淮河的二河里,干旱时有一圈堤坝,宽得可容得手扶拖拉机在上面开。而70多岁的杨殿喜老人则清楚记得,年时洪泽湖底干得裂开了碗口粗的缝,不少文物裸露滩涂,他能清楚地分辨出一些局部的城墙、华表、牌坊和部分的城市建筑墙基。而从多年来的实地调查中,接触年龄最大的老人也只83岁,他们也因历史久远只能谈谈童年时所见的“旗杆墩”、“石牌坊”和年、年两次因大包干分田到户集体抢挖条石的情况,而整体的概况和布局无一人能述说。

尽管遗址调查无人能把古泗州整体情况说得清楚,但通过“对宝巷”“旗杆滩”“牌坊滩”“城根村”地名等零星的信息,也初步掌握了许多泗州古城沉埋的情况,为后来的勘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此期间,县委、县政府将古泗州考古勘探当做当前的头等大事来抓。他们分别联系了江苏物理勘探院、南京博物院考古所,可因泗州古城地处淮河之滨,丰富的地表水给考古勘探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更主要的是,盱眙拿不出钱来去考古勘探。为了切实解决好这一问题,县委、县政府向省委、省政府求援。

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特地安排了江苏省物理勘探院的院长挂职盱眙副县长,具体解决泗州古城物理勘探问题。

第一次勘探

年,在江苏省物理勘探院的院长挂职到任后,即安排物理勘探队到盱眙实施试探工作。试探工作由我协助省物理勘探院刘总工程师和勘探组6人进入泗州古城遗址。依据实地考察情况,初步拟定三种勘探方案,即:①高精度磁测法;②探地雷达法;③电法;并将这三种方案在已知的明祖陵神道、地宫和未知的淮河乡沿淮村旗杆滩进行,以此验证几种仪器在淮河水网地区的实用能力,经比较,“电法”比较适宜本次的勘探。

由于“电法”探测,盱眙水利局井灌办公室就有与勘探院相同的探测仪器和探测技法,为方便工作和生活,实探工作省物理勘探院推荐盱眙县水利局井灌办公室钻探队探测。在省物理勘探院的指导下,勘探队首先将测点选择在淮河乡大桥渔场、小洲滩、炮台滩之间的淮河边进行。以古泗州东城墙为突破口,在东南向初拟城墙方位的横截面清理出米苇滩通道实施电测。根据电测结果中局部反应异常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地下建筑物的确切位置。

依据钻探结果,研究地下城墙走向,再进行文物钻探鉴定。由于泗州古城所处地带情况复杂:城墙基础有的在河里,有的在农田,有的在农户的菜地里,有的在居民的房基下,有的在渔民承包的鱼塘里,有的在河堤的坝埂下;更由于泗州古城遗址呈椭圆状,研究追寻其走向是勘探中最难的问题。因此,在勘探四角转向时,往往多日一无所获。

古泗州第一次勘探(电法)

本次勘探历时3个月,除采用“电法”勘测和文物钻探的方法结合进行,同时还采用了排斥法历经多次的否定与肯定:由试探到实探,由密探到普探,由追探到复探,又由复探到补探,经过多次的比较、分析、综合、判断,从而掌握了泗州古城的建筑规模和基本结构,确定了泗州城内外城墙的总体布局。

这项被专家们定位为具有世界级品位的旅游资源和被新闻界炒得沸沸扬扬,并已成为举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4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