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岫浮峦,近水澄清,初夏的光辉正浸润着台江县施洞镇——这个明清以来一直作为周边商贾中心的码头小镇,依山傍水、飞檐走壁,狭长的集镇上,栗墙、青瓦、危檐……一字排开的苗家吊脚楼古色古香。
小镇的中间,装修即将完毕的台江富民村镇银行施洞镇支行斜对面,正是刘树江的蜡染刺绣房。
刘树江家住在施洞镇14公里外一个偏僻的村庄——景洞塘村。因婆婆长期卧榻不起,她的丈夫常年在家照顾她婆婆。刘树江一个人带着5个年幼的孩子在集镇上,一边照顾孩子上学,一边经营她的蜡染刺绣店。
“幸好得到富民村镇银行10万元贷款资金资助,要不我还真做不起来。”刘树江对前来调研的台江富民村镇银行董事长陈英杰说。
之前,刘树江一家8口人生活比较拮据,全靠夫妻俩微薄的收入支撑着,5个孩子和行动不便的婆婆绊住夫妻俩的打工路,只能在家做点农活,“吃的全在灶上,穿的全在身上”是这个家庭的真实写照。但刘树江并没有因此而对生活失去信心,她想利用从小学会的“刺绣”技能,在施洞镇开一家小型的刺绣厂,但是资金成为夫妻俩最大的难题。
今年5月初,刘树江找到了该行客户经理邰胜杰,客户经理知道他们的诉求后,立即引导刘树江夫妇去打印征信报告,随即进行现场调查。第二天得知银行可以为他们审批10万元贷款额度,夫妻俩兴高采烈地来银行签字,笑得不亦乐乎。
一个月后,台江富民村镇银行总行收到刘树江夫妇的消息,他们的刺绣厂开在镇上一个小门面,他们购买了12台刺绣机器并招来同村的10多名绣娘。没想到刺绣厂刚刚成立,已经收到10来笔苗绣订单,并收到2万元定金。
台江富民村镇银行董事长陈英杰走访蜡染刺绣店,了解客户资金需求。
旗开得胜,刘树江和绣娘们十分开心,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这个小小的“刺绣厂”,不仅是她们的主要经济来源,更是她们展现才能的舞台,是她们发家致富的希望。
白云染玉锦,翠藓堆淡烟。门前一竿两竿修竹,窗外三点五点山花。在台江县施洞镇的另一侧,与刘树江一样从事实体经营的,还有28岁的退伍军人杨胜明。
杨胜明在施洞镇上开了一家三轮车店。疫情刚刚过去,国家开放“地摊经济”,很多老百姓想抓住这个机遇挣一笔钱,因此很多人需要农用车谋生,而杨胜明卖的三轮车既方便又便宜,周边十村八寨的村民,都来他家买三轮车,但让他着急的是店里缺乏进货资金。
今年4月,杨胜明了解到台江富民村镇银行可以给农户、个体工商户贷款的情况后,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