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科学大讲堂 http://www.yushiels.com/m/11点30分,东川区鲁嘎箐村、嘎德村为民服务站人头攒动,键盘的敲击声混合着人声,电视上滚动播着“东川脱贫攻坚政策一口清”。袁庆花一手夹着扫帚,一手在“公益服务岗位考勤表”上找到自己的名字画上钩,打卡上班,每月按时领工资。“我也是有工作有收入的人了。”想到这里,她露出微笑。今年2月28日,袁庆花一家搬入鲁嘎箐村易地搬迁安置点,新房宽敞明亮,全家再也不用过那种雨天胆战心惊怕滑坡、晴天酷热难耐蚊虫多的日子。搬来第一天,工作人员便找上门来介绍工作。通过介绍,丈夫在外打工每月最少赚元,她做保洁工作每月还有元。“搬出大山、搬掉贫困、搬来发展”。今年以来,昆明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8月底,昆明市已竣工安置住房套,占3年总任务数的37.2%,其中寻甸县、禄劝县、嵩明县、富民县、宜良县套住房已全部竣工,东川区套安置房已全部开工建设。全市搬迁入住套人,入住率31.8%。目前,全市易地搬迁项目仅东川区在实施中,将于12月全部竣工入住。对象精准农民逐步变居民东川区易地搬迁人口数占全市的77.6%,精准识别搬迁对象是搬迁工作开展的前提,这些对象主要集中在“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地质灾害点。在精准识别搬迁人口数后,搬迁工作面临一个巨大问题,就是时间紧、任务重。“年10月才最终下达任务数,加上年新增数,建设工期非常紧张。”东川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陈文东捏了一把汗。为此,东川区引入EPC模式。相较传统承包模式而言,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具有明显优势。“房子3天变一个样,东川深夜最热闹的地方就是这些工地,灯火通明。”袁庆花的描述毫不夸张。东川城区起嘎、对门山两个大型安置点主要采取高层建筑及抗震9+1防设的模式,施工单位在严格保障房屋质量的前提下,昼夜不息、风雨无阻地建设。通过易地搬迁城镇化安置,搬迁户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民逐步变成居民,迁出地空间得到释放,生态逐步修复。送岗上门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寻甸县塘子街道钟灵村委会山后村是个纯苗族村,这个只有56户人家的村子就在两座山中间的山谷里,村民的房子依山而建,恶劣的自然环境制约着村民的生产发展和生活改善。去年以来,全县23个易地搬迁项目相继启动,山后村就是其中之一。搬迁后的山后村,改名为小海新村,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小洋楼,门外不仅有宽敞干净的硬化道路、漂亮的村庄绿化,还有功能齐备的活动室、规范的公厕和垃圾房。为了让村民住得下、能致富,小海新村附近还建起了养殖畜圈,村里引进了土鸡养殖和香瓜种植,让脱贫之后的持续增收有了保障。寻甸精准实施易地搬迁,严格按照“六类地区”标准,精准锁定搬迁对象。因地制宜,精准制定搬迁方案,做到村庄规划与周边环境相映衬,与当地文化相融合,与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相衔接,充分体现村庄特色。像东川对门山这样大型的安置点,建成后要引入现代小区的管理方式,物管公司进来后,物管费从哪里收?“要收物管费,但又不能让搬入群众增加压力,在房屋设计之初,我们规划了商铺、停车位、超市、农贸市场等配套设施,物管费就从这些地方收,既保障小区的正常运转,又能让搬入群众不出一分钱也能享受配套服务。”陈文东介绍。针对这部分搬入城市的贫困户,如何保障后续生活?东川实行“送岗上门”服务。搬进新家后,工作人员拿着“就业登记表”上门,表上列着保洁员、超市收银员等公益岗位,也有附近工业园区部分企业的招聘岗位。为促进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东川挖掘区内城乡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等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用工潜力,每个重点项目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提供不低于项目总用工量30%的就业岗位。同时,开发农村公益服务岗位,解决大龄贫困劳动力就业问题,让这部分贫困户找到力所能及的工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7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