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顶尖农人,
一边是青年科学家,
这场“传统种植”和“AI种植”的PK最终将带来哪些启示?
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龚元石说:“希望最大的赢家是未来的农业从业者和未来的中国农业。”
---------------
艳九天巾帼队、纪荣喜劳模工作队、圣野浆果富民队等顶尖农人队伍在比赛基地内。
54位选手组成的8支队伍,4支是由国内草莓种植大户组成的顶尖农人队伍,4支是由国内外跨学科青年科学家组成的AI队伍;他们中有60后与90后,年龄相差近30岁。
7月22日,第一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决赛在昆明启动。此后的余天里,8支队伍将在昆明富民县国家高原云果产业园内,用“农人经验”和“人工智能”对高原草莓进行“人机”种植竞赛。
全国劳动模范纪荣喜带队的“纪荣喜劳模工作队”在为草莓定植做前期准备工作。
01
痛点年轻人正在离开农业?
现象:落后的生产方式与较低的经济效益,让农民对农业不再留恋。
资料显示,小农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组织形式,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年全国2.07亿农业经营户中,小农户的占比为98.1%。同时,公开的资料也显示,年,全国50亩以下的农户有2.2亿户,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80%。
机遇:而与此同时,国家对农业的扶持政策,以及5G、AI、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对传统生产模式效益的提升,又让更多人看到了潜在的商机,想要进入。
6月15日,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指导下,拼多多和中国农业大学发起了第一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以高原草莓种植为样本,以期通过青年农业科学家和顶尖新农人间的交流协作,探索出一种有效的可落地的智慧生产解决方案。
在昆明富民县国家高原云果产业园中,这是一个具备标准自动化环境控制系统的独立温室,它的种植形式“没有十分前卫”,与国内一些已尝试无人化智能生产的农业基地相似。
“发展智慧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之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农业农村部农业物联网重点实验室主任何东健说。
智多莓队队长程飚与专家交流。
02
分歧两代农人的代沟
传统种植:在圣野浆果富民队带头人、辽宁省人大代表,有20多年草莓种植经验的马廷东认为:“种草莓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就目前的成本和技术成熟度来看,还是人工更胜一筹。”
在草莓基地,懂技术的阿姨会按照草莓的开花期、花果同在期、结果期,根据所需营养成分的不同进行不同比例的水、肥等调整和病虫害防治。
AIt种植:和上一代农人不同的是,年轻农人、“艳九天”队员孙郁晴认为“数据的说服力更强”。
年轻人喜欢的是有全年计划,“把种植经验变成数学模型,由经验种植走向数字种植,将来机器人也可标准化操作”。
面对两代农人的代沟,被誉为安徽草莓“育苗皇后”的沈海燕认为,“阿姨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大学生知所以然,但理论知识还需要实践来检验”。
艳九天巾帼队的孙郁晴,正在比赛基地中准备草莓定植用的基质、肥料等物资。
03
统一两代农人站在一条线
“经验是农民口中的术语,在人工智能中就是数据。”马廷东说,“技术改变农业,但也需要看成本和产出比,不然很难落地。尤其是现在数据积累还不够。”
何东健也认为,目前全国各地开展的数字农业试点项目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大多是“参观、示范的‘盆景’”,缺乏可大面积推广的技术和应用模式,就目前技术发展水准来说,人工智能大规模取代农民尚需时间。
为帮助极度依赖气候和资源环境的传统农业,由7位来自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荷兰屯特大学、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硕士、博士、博士后组成的AiCU队,参加这次比赛的重点是远程自动化栽培。
AiCU队的队员、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博士闵钱希曦说,年,他们曾进行过远程操作温室黄瓜的种植,6个月里,所有的成员没有一次进入温室进行实地操控,他们用传感器获得的环境和植物数据,通过算法结合成本、资源、能量、劳动力得出一个最优的栽培决策。去年,他们升级了算法,栽培了樱桃和番茄;今年疫情期间,他们又进行了远程自动化栽培。
在拼多多副总裁陈秋看来,人类的知识和经验仍然在农业生产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但人工智能可以作为强有力的工具,服务于人类的创造性工作。
“把两代农人,变成一条战线。”通过青年科学家和顶尖农人的切磋与交流,摸索出一批在小农生产模式下,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可行性方案,提高农产品的生产品质和经营效益,让小农户在新技术中受益,是整个行业的理想,也是本次大赛的目的。
“人机大战”谁为走得更远?
你怎么看?
留言区等你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范莉
校对:聂姚
审核:左杉
“三农”领域专业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