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模特色化种植助推昆明多地农民脱贫致富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博 https://news.iresearch.cn/yx/2019/09/302563.shtml

掌上春城讯规模+特色化种植养殖,已成为农民致富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昆明不少乡村成规模发展人参果、猕猴桃、雪莲果、枇杷等特色农产品种植,有力助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石林西街口

人参果远销北京青岛

“今年人参果的净收入近10万元,加上玉米和养殖,收入不错。”嫁到老木凹村10多年的毕清芬,经历诸多困难后,如今也尝到了丰收的滋味。

在石林县西街口镇,毕清芬家的26亩人参果地里硕果累累。上市高峰期,夫妇俩既要忙着种植销售,又要兼顾牛畜养殖,忙得不亦乐乎。脱贫的春风让一家人的生活充实而幸福。

在石林县西街口镇举办的人参果文化旅游节。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艳辉摄

家人患病的那几年,一家人所得收入不够生病住院开支,欠债达3万余元;几十年的老房子年久失修,再加上两个孩子读书、老母亲年老多病等原因,导致家境贫困。通过精准识别,毕清芬一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成为第一批享受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对象。

石林县医保中心作为对口帮扶单位,将国家扶贫政策宣传给毕清芬及家人,帮扶人员决定帮助毕清芬一家发展产业,种植人参果、玉米,并动员夫妻二人参加人参果种植技术培训。毕清芬同丈夫赵贵祥一道发扬勤劳吃苦的精神,在政府的帮助下,自己投工投劳将老房子拆旧翻新;改变了“等、靠、要”思想,通过自己的双手立志脱贫致富,靠勤劳摘掉贫困户帽子。

如今,毕清芬信心满满地载着果子到人参果交易市场签订销售订单,由商家统一收购销往北京、青岛等地。西街口人参果也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农业农村部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等荣誉,强力带动农户产业发展。近年来,全县已投入专项扶贫资金在4个贫困村建设养殖合作社、养殖小区、干果交易市场及人参果交易市场。

石林县在激发贫困户发展动力的同时,积极采取“培训+就业”扶贫模式,依托专业合作社开展黑木耳、人参果、枇杷等特色产品种植技术培训,石林羊汤锅、马全席等彝族农家菜、特色菜培训,彝族手工刺绣技能培训等,促进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寻甸凤合镇

猕猴桃种植带动村民增收

每年10月、11月是猕猴桃成熟的时候。寻甸县凤合镇杨家湾村委会村民尹加巧穿梭在树下快速采摘,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我在基地打工快5年了,每个月有元的工资。能在家附近打工,比外出务工方便多了。”尹加巧说。

来不及擦干汗水,尹加巧又忙着到分拣中心,她熟练地将猕猴桃按照个头大小、成熟度等分类摆放。不一会儿,这些新鲜的猕猴桃就被装上开往各地的货车。

32岁的徐浩杰来自昆明,在这个80后小伙子看来,要想吃到纯天然、无添加的猕猴桃,只有自己动手。年,经过考察,他和几个朋友决定在凤合镇杨家湾税房村开始他们的创业路,昆明晟瑞果蔬种植有限公司就此成立。在一次次试种、嫁接、引进优良品种后,猕猴桃终于试种成功。徐浩杰说:“这里水源丰厚、土壤肥沃,一共种植了亩猕猴桃。在这片产业示范基地,我们坚持人工除草,不施化学肥料,种出来的猕猴桃无污染、营养价值高。每年10月,猕猴桃都供不应求。”预计今年底,园区内各种果蔬年产量达吨,实现销售额万元,带动农户超过户,项目区果农人均纯收入增加元。

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公司带动周边村民一起致富。通过土地流转、培训就业,解决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问题,参与的村民户均增收元以上。村民王学才说:“我家原来的土地只是种了点洋芋、玉米,收入很少。自从村里开始种猕猴桃,家里土地流转每年都有1万多元收入,去基地打工也能有几万元收入。”

徐浩杰还打算在基地里种植梨、树莓、奇异莓等优良品种水果,逐步建成一个集农业产业、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生产示范基地。

嵩明花窝村

雪莲果种植面积达亩

“今天的党总支会议,我们重点谋划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就今年要引进的紫丹参、迷迭香种植,现在听听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今年初,嵩明县牛栏江镇花窝村党总支召开研究产业调整工作会,定下了今后产业发展的方向,几个月后村里成立了公司,雪莲果不愁销路,村里还引进中草药特色种植,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村民的日子有了盼头。

花窝村委会是个典型的贫困山区村委会,村委会所辖的6个村民小组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1户人。今年初,花窝村党总支想办法、定调子,把基层党建目标任务与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结合起来,找准基层党建促进脱贫攻坚的着力点,以党建引领当地群众走好脱贫路。

在整合资源对全村“四类人群”36户危房进行修缮加固的同时,今年花窝村通过各种举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花窝村党总支书记张利超说:“我们一方面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六个精准、七个一批、八个要有’稳步推进工作,另一方面,把调整产业、发展项目、壮大集体经济作为重点。”

花窝村委会是嵩明种植雪莲果面积最大的村委会,全村种植雪莲果的面积达亩,98%的村民都在种植雪莲果。张利超说:“我们在巩固当地雪莲果种植的基础上,成立了嵩明花窝农业发展责任有限公司,让村民种出来的雪莲果不愁销。”当地还引进中草药紫丹参苗种,试种紫丹参14亩以及迷迭香亩。村里干部干劲足,村民也积极响应。“村里办起了公司,又有技术员来指导我们,我家今年先试种2亩紫丹参,效益好了再扩大种植面积。”村民胡云富说。

花窝村还将开展技能培训,让更多的老百姓掌握一技之长,就近就业。

富民东村镇

成了南瓜交易集散地

初冬时节,富民县东村镇小木板村的地里,躺满一个个“体胖腰肥”的南瓜。小木板村距离东村镇5公里,在全镇各村的南瓜采摘接近尾声时,这里的农户才开始采收。

富民县东村镇村民收购南瓜。富民县东村镇供图

临近中午,收购站前排满了农户的拖拉机。“村民们把瓜卖到收购点拿到现钱就走,今年种植面积最大的农户收入估计有5万元左右。”收购点负责人介绍,今年南瓜种植面积比往年扩大,因此收购量与往年持平。“今年收购了吨左右,按这个趋势下去,可能要到1万吨,我们在这里做南瓜收购生意已经有6年时间,收购来的南瓜都是销往省外。”该负责人说。

村民老陈的南瓜沿山种植在樟子箐,由于海拔高、成熟晚,反而让瓜的品相好了不少。他说:“1亩玉米的收入有元,南瓜可以翻倍。”因为种植南瓜的收益更高,全村有70多户村民最近3年都开始种植南瓜。

9月下旬至11月,是东村镇南瓜丰收销售的旺季,与禄劝、寻甸相邻的东村镇,不光本地村民种植南瓜,旁边两个县也有农户种植南瓜。依托便利交通,这里成了附近几个县的南瓜交易集散地。一些进货商表示,这些储存好、品相优良的瓜能保存3个月。

东村镇镇长杨加林介绍,目前,针对南瓜的销售情况,东村镇已经在着手扩建库房并积极与外地经销商对接,预计明年合作社可以达到1万到1.5万吨的库存吞吐量。

下一步,东村镇将持续加大南瓜种植专业技术培训力度,提升瓜农种植水平,提高南瓜质量。同时,加快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重点培育“互联网+”模式,切实提高南瓜产、供、销一体化程度,在种植标准、销售价格、仓储运输上进行规范整合,积极引进南瓜深加工项目,提高产品附加值,做大做强南瓜产业。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胡耀元杨阳张星宇

通讯员:苏应娜费超

责编:王建宇一审:周晓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2223.html